2016级研究生培养方案(印刷)

发布者:邸平作者:发布时间:2022-04-08浏览次数:2120









研究生培养方案汇编
















研究生院

201610

目  录

第一部分    博士研究生、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气象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

气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4

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8

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1

气象信息技术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5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8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2

大气遥感与大气探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6

大气遥感与大气探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9

雷电科学与技术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33

雷电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36

应用气象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40

应用气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44

生态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48

3S集成与气象应用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52

3S集成与气象应用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55

地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59

海洋气象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64

海洋气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67

空间天气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71

空间天气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75

数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79

环境气象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84

环境气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88

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92

系统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96

光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00

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0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08

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12

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16

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20

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25

科学技术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30

部分    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36

电子与通信工程在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40

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44

环境工程在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49

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54

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58

翻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MTI)培养方案162

艺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MFA)培养方案166

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71


气象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0706一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

二级学科代码:070601   二级学科名称:气象学


一、培养目标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是培养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建设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写、译的能力,并具有用第二外国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基本能力。

身心健康,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二、学制、学习年限和学分要求

(一)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

(二)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年。

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的,由本人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学院同意,报研究生部批准后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长年限最长为8年,期间的经费由指导教师课题支付。

(三)学分要求:博士生课程实行学分制,课程分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1学分,总学分至少须修满20学分。

三、研究方向

(一)天气、气候的预测理论与方法;

(二)大气环流与气候动力学理论;

(三)季风与海陆气相互作用;

(四)大气动力学和数值天气预报;

(五)气象资料同化;

(六)气候模式物理过程;

(七)中小尺度天气动力学及其数值模拟。

四、培养方式 (培养环节)

对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从事博士生科研工作和撰写论文。

博士生指导老师要关心博士生健康成长,要求博士生认真学习政治理论课、了解时事政策、参加公益劳动等活动。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博士生应学习一定的课程,达到规定的学分,以拓宽知识面,加深专业的理论基础及主要知识,掌握本学科前沿动态、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掌握新的科学实验手段。

博士生要参加一定的教学、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博士生多方面的工作能力。教学、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要完成40学时(不计学分)。具体时间和内容由导师和学院安排。

博士生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指导方式采取导师指导和以导师为首的指导小组(35人)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和博士生三个方面的积极性。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方式灵活多样,提倡和鼓励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以促进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

博士生应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开阔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非定向类的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要有出国经历。

五、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应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工作,反映作者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专门知识。

博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收集资料,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提出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博士生宣读开题报告时,应聘请相关学科专业的专家参加,广泛听取意见。

论文题目确定后,由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拟订具体工作计划,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能少于整个博士生学习年限的三分之二,选题确定后,博士生应定期向所在学院和导师主动汇报学位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

在研究过程中,应完成阶段性研究论文三篇,阶段性论文需在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具体参照【研部发】20095号文《关于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同时提交学术成果的规定》)。博士学位论文须在答辩前2个月提交,并且选题准确、数据翔实、分析严谨、结论正确、格式规范、文字简练。

六、学术报告

  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期间,应至少举行一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和博士论坛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除“博士论坛”要求以外,全日制博士研究生还应每学期参加不少于5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

七、论文与答辩工作按“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附件:气象学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大气科学学院

学科专业

气象学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b008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b999002

现代应用数学选讲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b999011

科技英语阅读与翻译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b999012

英语视听说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B

b001040

大气科学研究进展

80

5

1

面授讲课

考试


C

b001004

日  语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限选

D

b001003

专业文献阅读

48

3

1

面授讲课

考查


b001005

学术前沿讲座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3次以上学术报告

b001039

博士论坛

32

2

1

其他

考查

备注A基础课     B专业课     C选修课     D实践环节





气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0706一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

二级学科代码:070601二级学科名称:气象学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写、译能力。

身心健康,毕业后能独立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二、学制、学习年限和学分要求

(一)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经费由导师的课题承担。

(三)学分要求:学位课学分不少于20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四)英语能力要求:参加PETS5考试,达到本专业要求。

三、研究方向

(一)天气、气候的预测理论与方法;

(二)大气环流与气候动力学理论;

(三)季风与海陆气相互作用;

(四)中小尺度天气动力学及其数值模拟;

(五)台风动力学分析与数值模拟;

(六)气象资料同化;

(七)大气动力学和数值天气预报;

(八)气候模式物理过程。

四、培养要求

(一)硕士研究生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具体情况于入学五周内在导师指导下订出课程学习计划。

(二)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半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三)在第三学期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前,将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业务能力进行全面的中期考核。考核优秀者可以被推荐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未通过考核者参照《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四)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五)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六)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研究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师生合作、教学相长。

(七)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研究生应认真参加政治理论课和时事政策的学习,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

五、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好研究课题。选题一方面要考虑到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或现实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相结轨。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开始。在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包括:立题意义、文献综述、初步研究计划及目标、主要理论(技术)难题及拟解决方案。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书写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报告的编写格式》的标准。

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环节按《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研究生管理工作手册》中的有关规定办理。

六、实践环节

研究生参加不少于120小时的实践环节的训练,其目的是使研究生对今后的工作有一个直接的初步锻炼。实践环节分教学实践、生产实践和社会调查三项。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可根据研究生的实践情况,确定从事其中的一项或二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具体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安排检查和指导,并对研究生的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合格者给予相应的学分(一般以60小时为1学分,最高记2学分)。实践环节学分不计入课程总学分。

七、学术报告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举行一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还应每学期参加不少于4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

八、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包括课程学习、论文准备、科研和社会实践,特别在论文工作中,要注意培养研究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形成“求真、务实”的品德和作风。

附件:气象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大气科学学院

学科专业

气象学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s999023

研究生英语精读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根据成绩选择2

s999024

英语视听说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6

英语文献阅读与翻译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7

英语口语与演讲技巧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8

英语口译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9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5

学术论文写作

32

0

2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30

研究生综合英语

64

4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2

面授讲课

考试


B

s001001

高等大气动力学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不少

13

个学

s001002

高等大气环流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1004

地球物理流体力学

48

3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1092

气象科技英语阅读与写作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1012

高等天气学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C

s001093

学术前沿讲座

16

1

1/2

其他

考查

限选

4

s001094

专业文献阅读

16

1

1/2

其他

考查

 s001124


LinuxNCL实践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D

s001018

气象资料同化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8

s001037

边界层理论与陆面过程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1091

气候动力学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1015

季风动力学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1006

现代气象统计方法

48

3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1013

高等大气数值模拟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1020

短期气候预测实践

16

1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1099

天气预报实践

16

1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1100

海陆气相互作用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1105

台风分析与诊断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1106

现代气象学研究进展

16

1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1102

水文气象学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1104

GIS应用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7126

数学建模培训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备注: 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专业选修课

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0706一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

二级学科代码: 0706Z1二级学科名称: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


一、培养目标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是培养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建设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写、译的能力,并具有用第二外国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基本能力。

身心健康,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二、学制、学习年限和学分要求

(一)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

(二)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年。

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的,由本人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学院同意,报研究生部批准后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长年限最长为8年,期间的经费由指导教师课题支付。

(三)学分要求:博士生课程实行学分制,课程分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1学分,总学分至少须修满20学分。

三、研究方向

(一)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

(二)气候诊断与预测;

(三)气候变化及其机理研究;

(四)气候变化情景评估;

(五)区域气候变化及其模拟;

(六)气候系统分析及数值模拟。

四、培养方式 (培养环节)

对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从事博士生科研工作和撰写论文。

博士生指导老师要关心博士生健康成长,要求博士生认真学习政治理论课、了解时事政策、参加公益劳动等活动。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博士生应学习一定的课程,达到规定的学分,以拓宽知识面,加深专业的理论基础及主要知识,掌握本学科前沿动态、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掌握新的科学实验手段。

博士生要参加一定的教学、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博士生多方面的工作能力。教学、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要完成40学时(不计学分)。具体时间和内容由导师和学院安排。

博士生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指导方式采取导师指导和以导师为首的指导小组(35人)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和博士生三个方面的积极性。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方式灵活多样,提倡和鼓励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以促进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

博士生应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开阔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非定向类的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要有出国经历。

五、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应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工作,反映作者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专门知识。

博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收集资料,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提出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博士生宣读开题报告时,应聘请相关学科专业的专家参加,广泛听取意见。

论文题目确定后,由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拟订具体工作计划,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能少于整个博士生学习年限的三分之二,选题确定后,博士生应定期向所在学院和导师主动汇报学位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

在研究过程中,应完成阶段性研究论文三篇,阶段性论文需在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具体参照【研部发】20095号文《关于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同时提交学术成果的规定》)。博士学位论文须在答辩前2个月提交,并且选题准确、数据翔实、分析严谨、结论正确、格式规范、文字简练。

六、学术报告

 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期间,应至少举行一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和博士论坛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除“博士论坛”要求以外,全日制博士研究生还应每学期参加不少于5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

  1. 论文与答辩工作按“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1. 附件:

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大气科学学院

学科专业

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b008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b999002

现代应用数学选讲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b999011

科技英语阅读与翻译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b999012

英语视听说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B

b001040

大气科学研究进展

80

5

1

面授讲课

考试


C

b001004

日  语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限选

D

b001003

专业文献阅读

48

3

1

面授讲课

考查


b001005

学术前沿讲座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3次以上学术报告

b001039

博士论坛

32

2

1

其他

考查

备注A基础课     B专业课     C选修课     D实践环节

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0706 一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

二级学科代码: 0706Z1二级学科名称: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写、译能力。

身心健康,毕业后能独立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二、学制、学习年限和学分要求

(一)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经费由导师的课题承担。

(三)学分要求:学位课学分不少于20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四)英语能力要求:参加PETS5考试,达到本专业要求。

三、研究方向

(一)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

(二)短期气候诊断与预测;

(三)气候变化及其机理研究;

(四)区域气候变化及其模拟;

(五)气候变化影响及其对策;

(六)气候系统模拟分析。

四、培养要求

(一)硕士研究生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具体情况于入学五周内在导师指导下订出课程学习计划。

(二)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半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三)在第三学期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前,将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业务能力进行全面的中期考核。考核优秀者可以被推荐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未通过考核者参照《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四)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五)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六)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研究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师生合作、教学相长。

(七)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研究生应认真参加政治理论课和时事政策的学习,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

五、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好研究课题。选题一方面要考虑到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或现实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相结轨。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开始。在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包括:立题意义、文献综述、初步研究计划及目标、主要理论(技术)难题及拟解决方案。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书写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报告的编写格式》的标准。

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环节按《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研究生管理工作手册》中的有关规定办理。

六、实践环节

研究生参加不少于120小时的实践环节的训练,其目的是使研究生对今后的工作有一个直接的初步锻炼。实践环节分教学实践、生产实践和社会调查三项。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可根据研究生的实践情况,确定从事其中的一项或二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具体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安排检查和指导,并对研究生的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合格者给予相应的学分(一般以60小时为1学分,最高记2学分)。实践环节学分不计入课程总学分。

七、学术报告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举行一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还应每学期参加不少于4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

八、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包括课程学习、论文准备、科研和社会实践,特别在论文工作中,要注意培养研究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形成“求真、务实”的品德和作风。



附件: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大气科学学院

学科专业

气候系统与气侯变化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s999023

研究生英语精读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根据成绩选择2

s999024

英语视听说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6

英语文献阅读与翻译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7

英语口语与演讲技巧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8

英语口译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9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5

学术论文写作

32

0

2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30

研究生综合英语

64

4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2

面授讲课

考试


(选1门)

B

s001091

气候动力学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13

s001002

高等大气环流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1004

地球物理流体力学

48

3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1092

气象科技英语阅读与写作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1012

高等天气学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C

s001093

学术前沿讲座

16

1

1/2

其他

考查

4

s001094

专业文献阅读

16

1

1/2

其他

考查

 s001124


LinuxNCL实践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D



s001018

气象资料同化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8

s001037

边界层理论与陆面过程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1015

季风动力学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1020

短期气候预测实践

16

1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1099

天气预报实践

16

1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1100

海陆气相互作用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1043

现代气候学研究进展

16

1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1102

水文气象学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1104

GIS应用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7126

数学建模培训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s001120

现代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及其应用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1122

大气辐射学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备注: 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专业选修课

气象信息技术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0706一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

二级学科代码:0706Z8二级学科名称:气象信息与技术


一、培养目标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是培养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建设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写、译的能力,并具有用第二外国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基本能力。

身心健康,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二、学制、学习年限和学分要求

(一)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

(二)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年。

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的,由本人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学院同意,报研究生部批准后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长年限最长为8年,期间的经费由指导教师课题支付。

(三)学分要求:博士生课程实行学分制,课程分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1学分,总学分至少须修满20学分。

三、研究方向

(一)气象信息与技术;

(二)气象信息与安全。

四、培养方式 (培养环节)

对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从事博士生科研工作和撰写论文。

博士生指导老师要关心博士生健康成长,要求博士生认真学习政治理论课、了解时事政策、参加公益劳动等活动。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博士生应学习一定的课程,达到规定的学分,以拓宽知识面,加深专业的理论基础及主要知识,掌握本学科前沿动态、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掌握新的科学实验手段。

博士生要参加一定的教学、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博士生多方面的工作能力。教学、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要完成40学时(不计学分)。具体时间和内容由导师和学院安排。

博士生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指导方式采取导师指导和以导师为首的指导小组(35人)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和博士生三个方面的积极性。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方式灵活多样,提倡和鼓励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以促进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

博士生应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开阔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非定向类的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要有出国经历。

五、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应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工作,反映作者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专门知识。

博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收集资料,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提出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博士生宣读开题报告时,应聘请相关学科专业的专家参加,广泛听取意见。

论文题目确定后,由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拟订具体工作计划,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能少于整个博士生学习年限的三分之二,选题确定后,博士生应定期向所在学院和导师主动汇报学位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

在研究过程中,应完成阶段性研究论文三篇,阶段性论文需在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具体参照【研部发】20095号文《关于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同时提交学术成果的规定》)。博士学位论文须在答辩前2个月提交,并且选题准确、数据翔实、分析严谨、结论正确、格式规范、文字简练。

六、学术报告

  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期间,应至少举行一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和博士论坛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除“博士论坛”要求以外,全日制博士研究生还应每学期参加不少于5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

七、论文与答辩工作按“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八、附件:


附件:气象信息技术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研究生

学科专业

气象信息技术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b008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b999002

现代应用数学选讲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b999011

科技英语阅读与翻译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b999012

英语视听说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B

b001040

大气科学研究进展

80

5

1

面授讲课

考试


C

b001004

日  语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限选

D

b001003

专业文献阅读

48

3

1

面授讲课

考查


b001005

学术前沿讲座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3次以上学术报告

b001039

博士论坛

32

2

1

其他

考查

备注A基础课     B专业课     C选修课     D实践环节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0706一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

二级学科代码: 070602二级学科名称: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具有大气物理学和大气环境方面的坚实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实验技术;有较宽的知识面,掌握一定相关学科的知识;全面了解本学科的发展与学科前沿;有创新意识,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研究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领域做出有创造性的成果。

毕业后有能力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业务部门、高新技术企业和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本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教学、业务、管理和技术开发工作。

二、学制、学习年限和学分要求

(一)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

(二)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硕-博士连读的学习年限一般为56年。

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的,由本人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学院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后可延长学习年限,延长年限最长为8年。

(三)学分要求:博士生课程实行学分制,课程分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1学分,总学分至少须修满20学分。

三、研究方向

(一)云雾降水物理学与人工影响天气:云和降水宏微观结构研究;人工影响天气优化作业技术研究;雾物理化学特性及生消机制;云雾降水模式系统研究及应用。

(二)云、气溶胶与辐射相互作用:大气辐射与云、气溶胶及气候的相互作用;云、大气气溶胶和地面特征的地基与空基遥感;地球辐射收支的观测和理论研究;当代气候模式中的辐射参数化研究等。

(三)大气化学与气候变化:研究大气中污染物和微量成分在大气中输送、扩散、沉降等物理过程和大气中的化学转化过程,以及大气中微、痕量成分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其中包括地球大气的形成演化、微量成分循环、平流层大气光化学、对流层大气光化学、气溶胶生成演化及对大气影响、降水化学,空气污染预报、地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全球变化等。

(四)大气探测方法与技术:研究测量和观测大气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以及大气现象的方法和手段。

(五)大气遥感技术与应用:研究主动和被动式大气遥感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空间遥感手段对地球物理参数的反演。包括气象卫星和天气雷达、激光雷达原理、遥感信息处理技术、区域降水测量技术、天气多普勒雷达的数据处理、卫星导风技术、卫星反演环境大气参数等。

(六)大气环境与生态:研究大气物理化学特性及其变化对人类健康、农业生产和其它动植物生存环境的影响,包括城市环境气象及其空气质量的预测、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紫外线对人体和农林作物的影响和预报、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

(七)大气光电探测:基于光频电磁波与大气相互作用,进行大气成分、大气环境质量激光监测方法及仪器、激光雷达系统及信号处理技术、云雾探测系统及应用的研究。

四、培养方式 (培养环节)

博士生的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由导师个别指导或指导小组集体指导。指导小组一般由包括导师、副导师在内的3-4名教师组成,指导小组的成员应由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个别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讲师也可担任。要努力创造条件,安排实验工作,以验证理论工作的正确性。

本专业有一批海外教授参与博士生指导。

博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导师或指导小组应按照目标要求、结合博士生本人的特点和科研项目工作的需要,制定博士生培养计划。培养计划是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习的依据,也是对博士生毕业和授予学位进行审查的依据。在培养计划内应说明博士生参加的科研项目(级别、经费来源)和学位论文可能的选题范围。论文选题必须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需要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扩大基础知识和加深专业知识。课堂教学主要集中在第一学年,具体教学安排见附表。教学方式上,注意发挥博士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教学。

鼓励博士生参加科研实践,如项目申请、现场调试观测、总结、评审、鉴定等工作。坚持博士生学术交流制度,并纳入学分考核,促进博士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国内国际学术报告会、讨论班等学术活动,提高学术交流能力和多学科方向的主动学习能力。

鼓励博士生参加教学实践,在有关教师指导下,博士生可以承担部分教学任务(讲课和教学辅导、指导毕业设计等),培养博士生的综合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以拓宽博士生的知识面,促进综合素质提高。

博士生应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开阔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非定向类的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要有出国经历。

五、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在论文选题上,要结合现有的条件,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鼓励有工作经历和科研基础的博士生自主选题,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应做出具有创造性的成果。

在研究过程中,应完成阶段性研究论文三篇,阶段性研究论文需在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具体参照【研部发】20095号文《关于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同时提交学术成果的规定》)。学位论文必须在答辩前2个月提交,并且选题正确、数据翔实、分析严谨、结论正确、格式规范、文字简练。

六、考核方式

博士学位课程的考试,一般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安排考试有困难,应提交缓考申请,经导师、院长审核,报研究生部批准。

专业课除笔试考核外,可以要求写专题综述报告,以了解博士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博士生入学一年半后要进行中期考核,对博士生的政治思想、遵纪守法和道德品质、业务学习和实际表现、科研能力等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继续攻读学位。

博士生学位论文一般在第3学期完成选题报告。论文中期进展报告一般在第4-5学期进行。博士生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初步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创造性研究成果要获得学者、专家的认同。

七、学术报告

 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期间,应至少举行一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5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

八、论文与答辩工作按“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九、附件


附件: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大气物理学院

学科专业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b008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b999002

现代应用数学选讲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b999011

科技英语阅读与翻译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b999012

英语视听说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B

b001040

大气科学研究进展

80

5

1

面授讲课

考试


C

b001004

日  语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限选

D

b018001

专业文献阅读

48

3

1

面授讲课

考查


b018002

学术前沿讲座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3次以上学术报告

b018003

博士论坛

32

2

1

其他

考查

备注A基础课     B专业课     C选修课     D实践环节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0706一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

二级学科代码:070602二级学科名称: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写、译能力。

身心健康,毕业后能独立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二、学制、学习年限和学分要求

(一)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经费由导师的课题承担。

(三)学分要求:学位课学分不少于20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三、研究方向

(一)云雾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

(二)大气边界层物理

(三)大气环境与大气化学

(四)气象要素和大气成分探测

(五)卫星遥感理论及应用

(六)气象雷达探测及应用

四、培养要求

(一)硕士研究生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具体情况于入学五周内在导师指导下订出课程学习计划。

(二)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半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三)在第三学期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前,将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业务能力进行全面的中期考核。考核优秀者可以被推荐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未通过考核者参照《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四)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五)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和学院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六)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研究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师生合作、教学相长。

(七)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研究生应认真参加政治理论课和时事政策的学习,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

五、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好研究课题。选题一方面要考虑到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或现实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相结轨。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开始。在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包括:立题意义、文献综述、初步研究计划及目标、主要理论(技术)难题及拟解决方案。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书写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报告的编写格式》的标准。

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环节按《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研究生管理工作手册》中的有关规定办理。

六、实践环节

研究生参加不少于120小时的实践环节的训练,其目的是使研究生对今后的工作有一个直接的初步锻炼。实践环节分教学实践、生产实践和社会调查三项。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可根据研究生的实践情况,确定从事其中的一项或二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具体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安排检查和指导,并对研究生的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合格者给予相应的学分(一般以60小时为1学分,最高记2学分)。实践环节学分不计入课程总学分。

七、学术报告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举行一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还应每学期参加不少于4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

八、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包括课程学习、论文准备、科研和社会实践,特别在论文工作中,要注意培养研究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形成“求真、务实”的品德和作风。

九、附加说明

本科阶段非大气科学类专业的学生需在导师的指导下选修其中的两门气象类课程:大气科学概观、天气学原理、雷达与卫星气象学。

附件: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大气物理学院

学科专业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s999023

研究生英语精读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根据成绩选择

2

s999024

英语视听说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6

英语文献阅读与翻译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7

英语口语与演讲技巧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8

英语口译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9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5

学术论文写作

32

0

2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30

研究生综合英语

64

4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2

面授讲课

考试


B

s002001

云降水物理进展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不少

13

个学

s002004

大气化学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3101

大气辐射学

48

3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2006

大气边界层物理学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3102

中尺度大气数值模拟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C

s003103

学术前沿讲座

16

1

1/2

其他

考查


s003104

专业文献阅读

16

1

1/2

其他

考查

s018006

大气扩散理论与模拟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D

s003107

专业数据分析实践

48

3

3

导师指导

考查

8

s003094

全球气候系统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s003097

气象资料同化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s003040

边界层探测和资料处理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3009

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技术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s003089

现代气象统计方法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2065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

48

3

1

面授讲课

考查

s007126

数学建模培训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s003013

研究生论坛

1次以上学术报告)

32

2

3

其他

考查

备注: 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专业选修课

说明:课程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2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低于20学分。

大气遥感与大气探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0706一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

二级学科代码:0706Z3二级学科名称:大气遥感与大气探测


一、培养目标

大气遥感与大气探测专业博士毕业生,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要掌握较为宽广的现代信息处理知识;能够分析和应用多种遥感探测信息;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地和外方人员进行专业问题的交流和讨论;能够在高校、科研院所或业务部门独立地承担相应的工作;能在短时间内成为业务过硬、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的骨干人员。

二、学制、学习年限和学分要求

(一)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

(二)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硕-博士连读的学习年限一般为56年。

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的,由本人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学院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后可延长学习年限,延长年限最长为8年。

(三)学分要求:博士生课程实行学分制,课程分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1学分,总学分至少须修满20学分。

三、研究方向

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新的遥感探测理论和应用的研究;遥感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遥感信息处理方法的研究。

四、培养方式 (培养环节)

博士生的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由导师个别指导或指导小组集体指导。指导小组一般由包括导师、副导师在内的3-4名教师组成,指导小组的成员应由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个别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讲师也可担任。要努力创造条件,安排实验工作,以验证理论工作的正确性。

本专业有一批海外教授参与博士生指导。

博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导师或指导小组应按照目标要求、结合博士生本人的特点和科研项目工作的需要,制定博士生培养计划。培养计划是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习的依据,也是对博士生毕业和授予学位进行审查的依据。在培养计划内应说明博士生参加的科研项目(级别、经费来源)和学位论文可能的选题范围。论文选题必须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需要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扩大基础知识和加深专业知识。

课堂教学主要集中在第一学年,具体教学安排见附表。教学方式上,注意发挥博士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教学。

鼓励博士生参加科研实践,如项目申请、现场调试观测、总结、评审、鉴定等工作。坚持博士生学术交流制度,并纳入学分考核,促进博士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国内国际学术报告会、讨论班等学术活动,提高学术交流能力和多学科方向的主动学习能力。

鼓励博士生参加教学实践,在有关教师指导下,博士生可以承担部分教学任务(讲课和教学辅导、指导毕业设计等),培养博士生的综合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以拓宽博士生的知识面,促进综合素质提高。

博士生应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开阔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非定向类的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要有出国经历。

五、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在论文选题上,要结合现有的条件,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鼓励有工作经历和科研基础的博士生自主选题,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应做出具有创造性的成果。

在研究过程中,应完成阶段性研究论文三篇,阶段性研究论文需在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具体参照【研部发】20095号文《关于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同时提交学术成果的规定》)。学位论文必须在答辩前2个月提交,并且选题正确、数据翔实、分析严谨、结论正确、格式规范、文字简练。

六、考核方式

博士学位课程的考试,一般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安排考试有困难,应提交缓考申请,经导师、院长审核,报研究生部批准。

专业课除笔试考核外,可以要求写专题综述报告,以了解博士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博士生入学一年半后要进行中期考核,对博士生的政治思想、遵纪守法和道德品质、业务学习和实际表现、科研能力等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继续攻读学位。

博士生学位论文一般在第3学期完成选题报告。论文中期进展报告一般在第4-5学期进行。博士生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初步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创造性研究成果要获得学者、专家的认同。

七、学术报告

 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期间,应至少举行一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5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

八、论文与答辩工作按“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附件:大气遥感与大气探测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大气物理学院

学科专业

大气遥感与大气探测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b008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b999002

现代应用数学选讲

46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b999011

科技英语阅读与翻译

46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b999012

英语视听说

34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B

b001040

大气科学研究进展

80

5

1

面授讲课

考试


b003020

雷达探测理论及应用

34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b003021

卫星遥感理论及应用

34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b003022

雷电物理与探测技术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C

b001004

日  语

34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限选

D

b018001

专业文献阅读

48

3

1

面授讲课

考查

报告不少于5

b018002

学术前沿讲座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b018003

博士论坛

32

2

1

其他

考查

备注A基础课     B专业课     C选修课     D实践环节


大气遥感与大气探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0706一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

二级学科代码:0706Z3二级学科名称:大气遥感与大气探测


一、培养目标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技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对硕士研究生的具体要求是:

    1.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坚持改革开放,勇于开拓进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有协作和奉献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大气遥感科学与技术方面,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实验技能,以及熟练的计算机技能,熟悉所从事研究领域的科学技术新发展与新动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并具有一定的书面和口头交流能力;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工作、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独立承担大气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科学作风。

二、研究方向

 01.微波、红外、可见光等波段电磁波在晴空大气和云雾降水中的传输特性及其与自然地表相互作用的机理的研究,

 02.大气遥感技术与其他观测技术的综合应用,

 03.多参数多普勒雷达等遥感探测新技术研究,

 04.雷达、卫星遥感信息反演与数字图像处理,

 05.卫星和雷达遥感在各种时空尺度天气分析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06.卫星和雷达遥感在农业、林业、环境、资源等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07.激光雷达在大气探测中的应用

 08.雷电探测与灾害研究

 09.遥感资料同化应用研究

三、学习年限和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20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四、学习进度安排

其中前一年半左右时间进行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学习,完成开题报告,参加教学实践、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后一年半时间进行科学研究,撰写硕士论文,进行论文答辩。提前达到培养目标者,各方面优秀,经批准可提前半年至一年答辩。

第三学期结束前做好以下工作:

    (1)阅读文献、工作调研,进行开题论证。

    (2)向系做开题报告。

    (3)搜集资料和准备实验器材。

第四学期:

    (1)结合论文题目,开展科学研究。

    (2)参加必要的学术交流和校外调研。

    (3)根据安排做好论文阶段成果汇报。

第五学期:

    (1)完成论文工作的全部计算。

 (2)写出论文初稿和摘要。

第六学期:

    (1)提交论文正式稿。

    (2)准备并完成论文答辩。

五、学位论文

硕士生的学位论文是培养研究生的重要环节,论文工作的目的使硕士生在科学研究方面受到较系统、全面的基本训练,从而培养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硕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好研究课题,论文选题要注意有理论意义和重要应用价值,一方面要考虑到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或现实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相结合。 学位论文要有新的见解,鼓励学生结合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选题。在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包括:立题意义、文献综述、初步研究计划及目标、主要理论(技术)难题及拟解决方案。

硕士生的论文开题报告、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环节按照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实践环节

硕士生必须参加不少于120小时的实践环节的训练,实践环节分教学实践、生产实践和社会调查三项。

科研实践:鼓励硕士生参与导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注意选择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训练,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术活动: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参加学校、院、系组织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暑期学校以及国内外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20次以上并做好笔记,记2个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至少在校内主讲公开性学术报告一次,由学院研究生会组织并做好统计工作,每学期期末时将统计结果报院办审核备案。

教学实践:

通过教学实践使硕士生对大学本科教学有直接的初步锻炼,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形式,参加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辅导、实践教学、生产实践的辅导、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

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总结合起来。鼓励研究生参加实验室管理、建设和值班工作,鼓励参加学生管理合单位工作管理,提高管理能力。

硕士研究生应写出实践总结报告,具体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安排检查和指导,并对研究生的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合格者给予相应的学分,但不计入课程总学分。




附件:大气遥感与大气探测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大气物理学院

学科专业

大气遥感与大气探测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s999023

研究生英语精读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根据成绩选择

2

s999024

英语视听说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6

英语文献阅读与翻译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7

英语口语与演讲技巧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8

英语口译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9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5

学术论文写作

32

0

2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30

研究生综合英语

64

4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2

面授讲课

考试


B

s003002

大气辐射理论与应用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13

s003003

大气微波遥感基础

48

3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3004

现代电子技术与信号处理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3033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3110

现代气象统计方法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C

s003103

学术前沿讲座

16

1

12

其他

考查

限选

4学分

s003104

专业文献阅读

16

1

12

其他

考查

s003115

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技术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D

s003039

大气探测技术进展

16

1

1

面授讲课

考查

8

s003040

边界层探测和资料处理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3105

云降水物理进展

48

3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3012

激光大气探测

48

3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3013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3014

微机原理与应用

48

3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3093

数值预报基础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s003055

雷达与卫星气象学

48

3

1

面授讲课

考查

s003106

遥感探测与资料分析实践

48

3

3

导师指导

考查

s003043

专业英语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s003091

应用泛函分析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7126

数学建模培训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备注: 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专业选修课;


说明:课程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2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低于20学分。

雷电科学与技术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0706一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

二级学科代码: 0706Z4二级学科名称:雷电科学与技术


一、培养目标

雷电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毕业生,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要掌握较为宽广的现代电子技术、信息处理知识;能够分析和应用多种遥感探测信息、掌握和使用雷电灾害评估、预警及防御技术;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地和外方人员进行专业问题的交流和讨论;能够在高校、科研院所或业务部门独立地承担相应的工作;能在短时间内成为业务过硬、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的骨干人员。

二、学制、学习年限和学分要求

(一)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

(二)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硕-博士连读的学习年限一般为56年。

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的,由本人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学院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后可延长学习年限,延长年限最长为8年。

(三)学分要求:博士生课程实行学分制,课程分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1学分,总学分至少须修满20学分。

三、研究方向

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新的雷电物理和雷暴物理理论和应用的研究;雷电预测预警新技术、防雷新技术及新设备的研究;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四、培养方式

博士生的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由导师个别指导或指导小组集体指导。指导小组一般由包括导师、副导师在内的3-4名教师组成,指导小组的成员应由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个别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讲师也可担任。要努力创造条件,安排实验工作,以验证理论工作的正确性。

本专业有一批海外教授参与博士生指导。

博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导师或指导小组应按照目标要求、结合博士生本人的特点和科研项目工作的需要,制定博士生培养计划。培养计划是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习的依据,也是对博士生毕业和授予学位进行审查的依据。在培养计划内应说明博士生参加的科研项目(级别、经费来源)和学位论文可能的选题范围。论文选题必须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需要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扩大基础知识和加深专业知识。

课堂教学主要集中在第一学年,具体教学安排见附表。教学方式上,注意发挥博士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教学。

鼓励博士生参加科研实践,如项目申请、现场调试观测、总结、评审、鉴定等工作。坚持博士生学术交流制度,并纳入学分考核,促进博士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国内国际学术报告会、讨论班等学术活动,提高学术交流能力和多学科方向的主动学习能力。

鼓励博士生参加教学实践,在有关教师指导下,博士生可以承担部分教学任务(讲课和教学辅导、指导毕业设计等),培养博士生的综合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以拓宽博士生的知识面,促进综合素质提高。

博士生应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开阔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非定向类的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要有出国经历。

五、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在论文选题上,要结合现有的条件,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鼓励有工作经历和科研基础的博士生自主选题,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应做出具有创造性的成果。

在研究过程中,应完成阶段性研究论文三篇,阶段性研究论文需在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具体参照【研部发】20095号文《关于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同时提交学术成果的规定》)。学位论文必须在答辩前2个月提交,并且选题正确、数据翔实、分析严谨、结论正确、格式规范、文字简练。

六、考核方式

博士学位课程的考试,一般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安排考试有困难,应提交缓考申请,经导师、院长审核,报研究生部批准。

专业课除笔试考核外,可以要求写专题综述报告,以了解博士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博士生入学一年半后要进行中期考核,对博士生的政治思想、遵纪守法和道德品质、业务学习和实际表现、科研能力等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继续攻读学位。

博士生学位论文一般在第3学期完成选题报告。论文中期进展报告一般在第4-5学期进行。博士生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初步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创造性研究成果要获得学者、专家的认同。

七、论文与答辩工作按“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附件:雷电科学与技术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大气物理学院

学科专业

雷电科学与技术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b008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10学分

b999002

现代应用数学选讲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b999011

科技英语阅读与翻译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b999012

英语视听说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B

b003022

雷电物理与探测技术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b001040

大气科学研究进展

80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C

b001004

日  语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限选

D

b018001

专业文献阅读

48

3

1

面授讲课

考查

报告不少于5

b018002

学术前沿讲座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b018003

博士论坛

32

2

1

其他

考查

备注A基础课     B专业课     C选修课     D实践环节



雷电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0706  一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

二级学科代码:0706Z4    二级学科名称:雷电科学与技术


一、培养目标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技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对硕士研究生的具体要求是:

1) 进一步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勇于开拓进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有协作和奉献精神,积极为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服务。。

2) 在雷电科学与技术方面,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实验技能,以及熟练的计算机技能,熟悉所从事研究领域的科学技术新发展与新动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并具有一定的书面和口头交流能力;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工作、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独立承担雷电科学与技术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科学作风。

凡修满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20学分,限选课学分不少于5学分,通过硕士学位课程考试和学位论文答辩,且达到上述要求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由校学位委员做出决定,授予硕士学位。

二、学制、学习年限和学分要求

(一)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

(三)学分要求:学位课学分不少于20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三、研究方向

1)雷电物理

2)雷电探测技术研究

3)雷暴监测预警方法研究

4)雷电防护技术研究

5)电涌保护器研制、试验方法与应用技术研究

6)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

7)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四、培养要求

(一)硕士研究生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具体情况于入学五周内在导师指导下订出课程学习计划。

(二)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半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三)在第三学期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前,将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业务能力进行全面的中期考核。考核优秀者可以被推荐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未通过考核者参照《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四)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五)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和学院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六)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研究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师生合作、教学相长。

(七)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研究生应认真参加政治理论课和时事政策的学习,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

五、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好研究课题。选题一方面要考虑到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或现实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相结轨。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开始。在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包括:立题意义、文献综述、初步研究计划及目标、主要理论(技术)难题及拟解决方案。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书写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报告的编写格式》的标准。

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环节按《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研究生管理工作手册》中的有关规定办理。

六、实践环节

研究生参加不少于120小时的实践环节的训练,其目的是使研究生对今后的工作有一个直接的初步锻炼。实践环节分教学实践、生产实践和社会调查三项。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可根据研究生的实践情况,确定从事其中的一项或二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具体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安排检查和指导,并对研究生的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合格者给予相应的学分(一般以60小时为1学分,最高记2学分)。实践环节学分不计入课程总学分。

七、学术报告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举行一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还应每学期参加不少于4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

八、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包括课程学习、论文准备、科研和社会实践,特别在论文工作中,要注意培养研究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形成“求真、务实”的品德和作风。



附件:雷电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大气物理学院

学科专业

雷电科学与技术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s999023

研究生英语精读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根据

成绩

选择

2

s999024

英语视听说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6

英语文献阅读与翻译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7

英语口语与演讲技巧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8

英语口译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9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5

学术论文写作

32

0

2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30

研究生综合英语

64

4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2

面授讲课

考试


B

s003100

工程数值计算技术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不少

13

个学

s003098

大气物理学(雷电方向)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18008

高等电磁场理论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3059

雷暴电学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18009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3061

电涌保护器件原理与设计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C

s003103

学术前沿讲座(本专业导师指导)

16

1

12

其他

考查


s003104

专业文献阅读(本专业导师指导)

16

1

12

其他

考查

s018007

雷电监测技术与预警方法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D

s003069

电磁干扰故障排查与测量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8

s002110

资料分析与处理实践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18002

防雷工程设计案例选讲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s003111

FORTRAN程序设计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s018001

MATLABN程序设计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s007126

数学建模培训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s003112

灾害学与雷电风险管理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s018010

天气学理论与实践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s003049

多元统计分析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备注: 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专业选修课

说明:课程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2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低于20学分。

应用气象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0706  一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

二级学科代码:0706Z2   二级学科名称:应用气象学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具有应用气象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坚实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术;有较宽的知识面,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全面了解本学科的发展与学科前沿;有创新意识,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研究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领域做出有创造性的成果。

毕业后有能力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业务部门、高新技术企业和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本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教学、业务、管理和技术开发工作。

二、学制、学习年限和学分要求

(一)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

(二)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5年。

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的,由本人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学院同意,报研究生部批准后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长后累计年限最长为8年,期间的经费由指导教师课题支付。

(三)学分要求:博士生课程实行学分制,课程分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1学分,总学分至少须修满20学分。

三、研究方向

(一)农业气象:围绕土壤-植物-大气系统、农业生产过程与资源环境,开展作物气象、SPAS物质输送与能量交换、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测、适应气候变化的粮食安全对策等方面的研究。

(二)生态环境气象:大气环境及其空气质量的监测预报、生态气象过程及其监测、适应气候变化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研究。

(三)资源气象:自然资源的评价与开发利用,土地利用和重大建设项目的气候评价,设施生物环境调控技术等研究。

(四)资源环境遥感:应用遥感和GIS技术研究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和监测预警、农作物的长势监测及产量预报、气候资源的精细区划、森林火险及病虫害的监测预警等。

(五)交通气象:应用现代气象、环境、信息、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航空、铁路、公路、水上交通运输高影响天气和气候的发生规律、成灾机理、监测预警技术、预报服务系统等。

四、培养方式 (培养环节)

博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指导教师应按照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规定,结合研究生本人的特点和科研论文工作的需要,指导研究生制定培养计划。培养计划是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习的依据,也是对博士生毕业和授予学位进行审查的依据。

(一)指导教师和指导小组、辅导人员的组成

博士生的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指导方式采取指导教师个别指导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办法。指导小组一般由包括导师、副导师在内的3-4名教师组成,指导小组的成员应由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个别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讲师也可担任。

(二)学分组成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博士生应获学分不少于20学分。

(三)考试时间

博士学位课程考试一般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学科综合考试必须在开题报告前完成。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安排考试有困难,应提交缓考申请,经导师、系主任审核,报研究生部批准。

(四)中期考核与资格认定

博士生入学一年半后要进行中期考核,对博士生的政治思想、遵纪守法和道德品质、业务学习和实际表现、科研能力等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继续攻读学位。

五、学位论文

(一)科研能力水平基本要求:

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取得有创造性的新成果;熟练掌握专业外语,对本学科的学术研究动态及最新进展应有全面了解。

博士研究生答辩前必须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或者有刊物编辑部的论文录用证明)一定数量与本学科相关的学术论文。

(二)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选题力求和国家、省部级科学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及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研究项目结合,在理论或实践上对国家建设或本门学科发展具有较大的意义。确定论文题目以后由系组织有关专家审议研究生的开题报告。

博士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备在本学科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应该有创造性成果。要努力创造条件,安排实验工作,以验证理论工作的正确性。

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使用规范语言,严格按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学位论文及论文摘要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格式的规定撰写,并印刷。

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为二至二年半。

六、答辩与学位授予

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者,必须提交的学术论文应满足至少有1SCI收录论文的要求。

论文署名顺序要求: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导师为第二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第一作者单位为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

博士生申请论文答辩之前须进行预答辩,具体规定参照《南京信息工学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实施细则(暂行)》(研发【20095号)执行,填写《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申请及情况备案表》一式两份,未进行预答辩者,答辩无效。

研究生最迟应在答辩前23个月提交论文,指导教师应参照本工作细则的有关要求,半个月内审毕论文,若同意提交答辩,应写出对论文详细的学术评语和研究生学习期间的业务鉴定,并征求院(所)、系同意后付印。

博士研究生聘请79位具有教授或相当职称同行专家为论文评阅人,其中至少应有3名博士生导师,有3名校外专家。申请人导师不得作为论文评阅人。

评阅人由院长(所长)会同有关系(教研室、研究室)主任及指导教师协商提出,经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定,报研究生部备案。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6名以上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应有3名博士生导师,至少应邀请23名外单位的专家,导师可参加答辩委员会,有表决权,但不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委员会主席一般应当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答辩委员会对是否建议授予博士学位,应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方得通过。

其它问题,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教学实践与学术活动

通过教学实践使博士生对大学本科教学有直接的初步锻炼,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形式,参加部分应用气象学专业课程的教学辅导、实践教学、生产实践辅导、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必须完成约120小时左右的工作量,实践结束,研究生应写出总结报告,由系对研究生的教学实践效果进行检查评定,合格则记2个学分。指导研究生参加院、系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以及国内的专门学术会议,鼓励他们在上述活动中作学术报告以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

博士生应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开阔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非定向类的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要有出国经历。

附件:应用气象学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应用气象学院

学科专业

应用气象学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b008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b999002

现代应用数学选讲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b999011

科技英语阅读与翻译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b999012

英语视听说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B

b001040

大气科学研究进展

80

5

1

面授讲课

考试


b002009

植被-大气交换理论

与模拟方法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b002010

应用气象监测技术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b002011

应用气象专题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C

b001004

日  语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限选

b002012

应用气象新成果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b002013

3S技术应用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b002014

生态气象模式应用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b002015

现代气候学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D

b002104

专业文献阅读


1

1-4

其他

考查


b002105

学术前沿讲座


1

1-4

其他

考查

备注A基础课     B专业课     C选修课     D实践环节

应用气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0706  一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

二级学科代码:0706Z2      二级学科名称:应用气象学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与建设者;具有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门知识及计算机技能,掌握应用气象学的研究动态,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应用性和学术上的创新性,使其成为能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凡修满3235学分, 通过硕士学位课程考试和学位论文答辩, 且达到上述要求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由校学位委员作出决定, 授予硕士学位。

二、学制、学习年限和学分要求

(一)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3年。

(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经费由导师的课题承担。

(三)学分要求:学位课学分不少于20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三、研究方向

(一)农业气象

(二)生态环境气象

(三)交通气象

(四)气候资源与环境遥感

(五)气象灾害评估与应急管理

(六)气象经济与气象工程管理

(七)城市气象

(八)公共气象与气象服务

四、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 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 建立有利于发挥学院、系、教研室教学、学术群体的培养体制,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强研究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一)教学方式

 1.课堂讲授:由任课教师系统讲授应用气象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思路。

 2.学术报告:请校内外专家做学术报告, 介绍应用气象学研究领域有关新的科研成果及发展动向。

 3.专题讨论:以某一个专题为中心, 组织学生讨论。

 4.文献阅读。

考核可分考试和考查两种

考试:笔试和口试

考查:读书报告或笔试

(二)科研实践

鼓励硕士生参与导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 注意选择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承担城市气象学方面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训练,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学位论文

撰写硕士学位论文是培养研究生的重要环节,论文工作的目的使硕士生在科学研究方面受到较系统、全面的基本训练,从而培养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论文准备工作在第三学期开始进行,第四学期进入论文实施阶段,第五学期完成, 第六学期论文成文、印刷、答辩。

论文必须是硕士生导师指导和教研室协助下独立完成,硕士论文的答辩工作基本上在每年45月份进行,由硕士生本人首先向导师提出申请,经系、院商讨同意, 导师建议, 由硕士生填写研究生学位论文申请表, 报研究生部批准,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办法》和《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进行评审答辩,由二位专家对论文进行认真评阅,其中一人必须是外单位专家。由3-5位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进行论文答辩,符合条件者由院学位委员会授予硕士学位。

六、实践环节

通过教学实践使硕士生对大学本科教学有直接的初步锻炼,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形式, 参加部分应用气象学专业课程的教学辅导、实践教学、生产实践的辅导、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必须完成约120小时左右的工作量,实践结果,研究生应写出总结报告,教研室对研究生的教学实践的效果应进行检查评定,合格则记2个学分。

指导研究生参加院、系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以及国内的专门学术会议, 鼓励他们在上述活动中作学术报告以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

附件:应用气象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应用气象学院

学科专业

应用气象学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s999023

研究生英语精读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根据成绩选择2

s999024

英语视听说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6

英语文献阅读与翻译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7

英语口语与演讲技巧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8

英语口译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9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5

学术论文写作

32

0

2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30

研究生综合英语

64

4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2

面授讲课

考试


B

s002108

环境物理学原理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14学分

s002029

农业气象与生态系统模拟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2109

遥感原理及应用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1012

高等天气学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2032

应用气象试验研究方法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s002064

边界层气象学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s002111

应用气象学专业英语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C

s002112

学术前沿讲座

16

1

各学期

其他

考查


s002113

专业文献阅读

16

1

各学期

各导师

考查


s002084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21

2学分

s002063

多元统计分析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2117

植物生理生态学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31

2学分

s002081

大气物理学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2075

大气科学概观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D

s002062

高等应用气象统计分析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不少于5个学分

s002039

微分方程选讲

48

3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2079

陆地生态系统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2041

全球变化与生态环境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2042

中尺度气象学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2043

土壤物理学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2044

农业生物环境调控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2066

现代气候学进展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7126

数学建模培训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s002118

高等水文统计分析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2119

工程水文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备注A基础课     B专业课     C限选课     D选修课

说明:课程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2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低于20学分。


生态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0713一级学科名称:生态学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写、译能力。

身心健康,毕业后能独立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二、学制、学习年限和学分要求

(一)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经费由导师的课题承担。

(三)学分要求:学位课学分不少于20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三、研究方向

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我们的特色,确定本领域的研究方向如下:

 1、景观生态

 2、气象生态

 3、环境生态

 4、生态修复工程

四、培养要求

(一)硕士研究生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具体情况,于入学五周内在导师指导下订出课程学习计划。

(二)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半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三)在第三学期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前,将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业务能力进行全面的中期考核。考核优秀者可以被推荐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未通过考核者参照《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四)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五)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和学院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六)研究生要以自学为主,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研究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师生合作、教学相长。

(七)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研究生应认真参加政治理论课和时事政策的学习,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

五、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好研究课题。选题一方面要考虑到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或现实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相结轨。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开始。在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包括:立题意义、文献综述、初步研究计划及目标、主要理论(技术)难题及拟解决方案。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书写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报告的编写格式》的标准。

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环节按《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研究生管理工作手册》中的有关规定办理。

六、实践环节

研究生参加不少于120小时的实践环节的训练,其目的是使研究生对今后的工作有一个直接的初步锻炼。实践环节分教学实践、生产实践和社会调查三项。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可根据研究生的实践情况,确定从事其中的一项或二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具体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安排检查和指导,并对研究生的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合格者给予相应的学分(一般以60小时为1学分,最高记2学分)。实践环节学分不计入课程总学分。

七、学术报告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举行一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2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

八、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包括课程学习、论文准备、科研和社会实践,特别在论文工作中,要注意培养研究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

附件:生态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应用气象学院

学科专业

生态学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s999023

研究生英语精读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根据成绩选择2

s999024

英语视听说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6

英语文献阅读与翻译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7

英语口语与演讲技巧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8

英语口译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9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5

学术论文写作

32

0

2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30

研究生综合英语

64

4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2

面授讲课

考试


B

s004085

现代生态学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13

s004038

农业气象学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4060

景观生态学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4029

Seminar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4076

专业英语阅读与写作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4145

植物生理学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C

s004141

学术前沿讲座

16

1

2

面授讲课

考查

限选

4学分

s004142

专业文献阅读

16

1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4070

生态学数值模拟方法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D

s004088

植物生态学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8

s004090

生态系统模型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4023

环境生态学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4037

气候学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4146

生态规划导论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4039

湿地生态学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4139

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7126

数学建模培训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E

s004097

普通生物学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跨专业学生补修

s004098

普通生态学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4099

土壤生态学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备注: 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专业选修课  E跨专业学生补修

3S集成与气象应用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0706  一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
二级学科代码:0706Z5   二级学科名称:3S集成与气象应用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建设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合称3S)和气象学等方面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擅长利用3S理论和技术解决气象学相关研究和业务中的具体问题。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并具有用第二外国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基本能力。

身心健康,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关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等工作。

二、学制、学习年限和学分要求

(一)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

(二)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年。

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的,由本人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学院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后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学习年限最长为6年,期间的经费由指导教师或自行承担。

(三)学分要求:博士生课程实行学分制,课程分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1学分,总学分至少修满20学分。

三、研究方向

(一)GIS与气象应用

(二)定量遥感与气象应用

)气象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估

)陆-大气过程遥感与模拟

空间多源信息获取与处理

四、培养方式 (培养环节)

对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结合个人兴趣特长和导师的科研项目从事科研工作并撰写论文。

博士生指导老师要关心博士生健康成长,要求博士生认真学习政治理论课、了解时事政策、参加公益劳动等活动。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博士生应学习一定的课程,达到规定的学分,以拓宽知识面,加深专业的理论基础及主要知识,掌握本学科前沿动态、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掌握新的科学实验手段。

博士生要参加一定的教学、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以便培养博士生多方面的工作能力。教学、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要完成40学时(不计学分)。具体时间和内容由导师和学院安排。

博士生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指导方式采取导师指导和以导师为首的指导小组(35人)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和博士生三个方面的积极性。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方式灵活多样,提倡和鼓励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以促进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

博士生应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开阔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

五、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应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工作,反映作者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专门知识。

博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收集资料,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提出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学位论文选题须属于本学科领域,符合分类培养特点;强调3S理论和技术与气象学的结合,选题方向必须为本《培养方案》所列五个研究方向之一,并有明确的科学创新性。博士生开题报告时,应聘请相关学科专业的专家参加,广泛听取意见。

论文题目确定后,由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拟订具体工作计划,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能少于整个博士生学习年限的三分之二。选题确定后,博士生应定期向所在学院和导师主动汇报学位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

在研究过程中,应完成阶段性研究论文2-3篇,阶段性论文需在国内外重要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符合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要求的规定》。阶段性论文必须为博士学位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博士学位论文须在答辩前2个月提交,并且要求选题准确、数据翔实、分析严谨、结论正确、格式规范、文字简练。

六、学术报告

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期间,应至少在学校或学院内部举行2次不少于45分钟的公开性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5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至少有一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经历,并作学术报告(口头报告或学术海报)。

七、论文与答辩工作

按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有于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盲审和答辩实施办法进行。

附件:3S集成与气象应用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地理与遥感学院

学科专业

3S集成与气象应用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b008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10学分

b999002

现代应用数学选讲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b999011

科技英语阅读与翻译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b999012

英语视听说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B

b001040

大气科学研究进展

80

5

1

面授讲课

考查

9学分

b003044

陆面过程遥感与模拟研究进展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b003040

3S”技术与气象应用研究进展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C

b001004

日  语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D

b003017

学术前沿讲座(含讨论班)

16

1

1-4

报告会

考查

学术前沿讲座要求每位博士生公开做学术报告2次,并由指导小组给出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b003045

气候变化科学研究进展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b003046

气象灾害学研究专题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b003011

定量遥感研究进展

32

2

1

自学

考查

最多选一门,可不选

6学分

b003047

空间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32

2

1

自学

考查

备注A基础课     B专业课     C限选课     D选修课

3S集成与气象应用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0706 一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
二级学科代码:0706Z5二级学科名称:3S集成与气象应用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科学专门人才。

系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合称3S)和气象学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专长于利用3S理论和技术解决气象学研究和相关业务中的实际问题。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写、译能力。

身心健康,毕业后能独立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等工作。

二、学制、学习年限和学分要求

(一)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经费由导师或自行承担。

(三)学分要求:学位课学分不少于20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三、研究方向

(一)GIS与气象应用

(二)定量遥感与气象应用

)气象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估

)陆-大气过程遥感与模拟

空间多源信息获取与处理

四、培养要求

(一)硕士研究生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具体情况于入学五周内在导师指导下订出课程学习计划。

(二)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半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三)在第四学期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前,将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业务能力进行全面的中期考核。考核合格方能进入学位论文阶段,时间在第四学期初完成。考核优秀者可以被推荐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未通过考核者参照《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四)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五)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和学院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六)研究生要以自学为主,教师的作用在于提供研究环境和研究机会,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研究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师生合作、教学相长。

(七)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研究生应认真参加政治理论课和时事政策的学习,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

五、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学位论文选题须属于本学科领域,符合分类培养特点;强调3S理论和技术与气象学的结合,选题方向必须为本《培养方案》所列五个研究方向之一。理论研究型论文要在相关研究领域有所创新或提出新见解,论文要有一定的理论分析并进行实验验证;应用研究型研究生选题要强调应用背景,结合实际应用项目选题。

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开始。在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包括:立题意义、文献综述、初步研究计划及目标、主要理论(技术)难题及拟解决方案。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好研究课题。选题一方面要考虑到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或现实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相结合。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从提交合格的开题报告日期到论文答辩,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书写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报告的编写格式》的标准。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环节按《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研究生管理工作手册》中的有关规定办理。

硕士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成果,应在学校认定的国内外核心及以上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篇,所发表学术论文与硕士学位论文相关,并符合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关于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同时提交学术论文的规定》。

六、实践环节

为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各学科应根据学科特点在培养方案中对实践环节做出明确的规定。包括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及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等。每位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至少进行两项实践环节。应用研究型研究生须进行生产实践或社会调查。要制定本学科具体的实践管理与考核规定(实践要由学院统一安排)。

七、学术报告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举行一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做不少于1次的学术报告(可为口头报告或海报)

八、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包括课程学习、论文准备、科研和社会实践论文工作中,要注意培养研究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信的合作精神。




















附件:3S集成与气象应用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地理与遥感学院

学科专业

3S集成与气象应用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s999030

研究生综合英语

64

4

2

面授讲课

笔试


s999025

学术论文写作

32

0

2

面授讲课

笔试


s008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面授讲课

笔试


s999023

研究生英语精读

32

0

1

面授讲课

笔试

选择2

s999024

英语视听说

32

0

1

面授讲课

笔试

s999026

英语文献阅读与翻译

32

0

1

面授讲课

笔试

s999027

英语口语与演讲技巧

32

0

1

面授讲课

笔试

s999028

英语口译

32

0

1

面授讲课

笔试

s999029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

32

0

1

面授讲课

笔试

s008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2

面授讲课

笔试


B

s003180

GIS与气象应用

32

2

1

面授讲课

笔试

14学分

s003005

空间数据分析

48

3

1

面授讲课

笔试

s003181

气象灾害遥感

48

3

2

面授讲课

笔试

s003085

3S集成原理与方法

32

2

1

面授讲课

笔试

s003177

现代气候学进展

32

2

1

面授讲课

笔试

s003182

遥感图像智能处理

3220+12

2

1

面授讲课

笔试

E

s003169

学术前沿讲座

16

1

2

其他

考查

限选3学分

s003170

专业文献阅读

16

1

3

其他

考查

s003183

地学学术论文写作

16

1

2

面授讲课

考查

D

s003160

陆面过程与模拟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选修不低

8学分


s003184

数据挖掘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3179

定量遥感原理与方法

48

3

1

面授讲课

考查

s003185

Matlab基础与地学应用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3186

遥感与GIS软件开发

48

3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3187

GNSS气象学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7126

数学建模培训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F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补修的本生课程


遥感原理与应用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备注: 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E限选课   D专业选修课   F同等学历补修课程

说明:课程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2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低于20学分。

地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0705一级学科名称:地理学

(适应专业: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科学专门人才。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系统的地理学方面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自然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与现代测绘技术、人文地理等主干学科基本理论,培养野外工作和实验室基本实验操作能力,突出地理与气象融合交叉领域的研究特色,达到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身心健康,毕业后能独立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土部门、军事、海洋等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等工作。

二、学制、学习年限和学分要求

(一)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经费由导师的课题承担。

(三)学分要求:学位课学分不少于20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三、研究方向

1)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

2)地理建模与分析

33S技术与地学应用

4)自然灾害评估与管理

5)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四、培养要求

(一)硕士研究生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具体情况于入学五周内在导师指导下订出课程学习计划。

(二)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半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三)在第四学期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前,将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业务能力进行全面的中期考核。考核合格方能进入学位论文阶段,时间在第四学期初完成。考核优秀者可以被推荐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未通过考核者参照《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四)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五)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和学院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六)研究生要以自学为主,教师的作用在于提供研究环境和研究机会,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研究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师生合作、教学相长。

(七)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研究生应认真参加政治理论课和时事政策的学习,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

五、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学位论文选题须属于本学科领域,符合分类培养特点,选题方向必须为本《培养方案》所列五个研究方向之一。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学位论文选题须属于本学科领域,符合分类培养特点。理论研究型论文要在相关研究领域有所创新或提出新见解,论文要有一定的理论分析并进行实验验证;应用研究型研究生选题要强调应用背景,结合实际应用项目选题。

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开始。在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包括:立题意义、文献综述、初步研究计划及目标、主要理论(技术)难题及拟解决方案。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好研究课题。选题一方面要考虑到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或现实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相结轨。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从提交合格的开题报告日期到论文答辩,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书写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报告的编写格式》的标准。

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环节按《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研究生管理工作手册》中的有关规定办理。

硕士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成果,应在学校认定的国内外核心及以上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篇;所发表学术论文必须属于地理学范畴,且与硕士学位论文相关。并符合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关于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同时提交学术论文的规定》。


六、实践环节

为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各学科应根据学科特点在培养方案中对实践环节做出明确的规定。包括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及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等。每位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至少进行两项实践环节。应用研究型研究生须进行生产实践或社会调查。要制定本学科具体的实践管理与考核规定(实践要由学院统一安排)。

七、学术报告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举行一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做不少于2次的学术报告。

八、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包括课程学习、论文准备、科研和社会实践,特别在论文工作中,要注意培养研究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信的合作精神。研究生不但要学习老一辈专家学者扎扎实实做学问的作风,更要学习他们实实在在做人的品德。






附件: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院(系)名称

遥感学院

学科专业

地理学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s999030

研究生综合英语

64

4

2

面授讲课

笔试


s999025

学术论文写作

32

0

2

面授讲课

笔试


s008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面授讲课

笔试


s999023

研究生英语精读

32

0

1

面授讲课

笔试

选择2

s999024

英语视听说

32

0

1

面授讲课

笔试

s999026

英语文献阅读与翻译

32

0

1

面授讲课

笔试

s999027

英语口语与演讲技巧

32

0

1

面授讲课

笔试

s999028

英语口译

32

0

1

面授讲课

笔试

s999029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

32

0

1

面授讲课

笔试

s008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2

面授讲课

笔试


B

s003142

自然地理学理论方法与技术

48

3

1

面授讲课

笔试

16

s003019

现代地理学的数学方法

48

3

1

面授讲课

笔试

s003024

人文地理学理论与实践

48

3

1

面授讲课

笔试

s003085

3S集成原理与方法

32

2

2

面授讲课

笔试

s003180

GIS与气象应用

32

2

2

面授讲课

笔试

s003005

空间数据分析

48

3

1

面授讲课

笔试

E

s003169

学术前沿讲座

16

1

2

其他

考查

限选

3学分

s003170

专业文献阅读

16

1

3

其他

考查

s003183

地学学术论文写作

16

1

2

面授讲课

考查

D

s003184

数据挖掘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6

s003138

自然灾害学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3160

陆面过程与模拟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3173

GIS应用软件开发技术

48

3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3145

遥感图像处理新技术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3044

全球变化概论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3188

系统学与可持续发展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7126

数学建模培训

32

2

1

面授讲课

F


自然地理学

48

3


面授讲课

考试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补修的本课生课程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48

3


面授讲课

考试


遥感原理与应用

48

3


面授讲课

考试

备注: 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E限选课    D专业选修课F同等学历补修课程

说明:课程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2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低于20学分。

海洋气象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0706一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

二级学科代码:0706Z7   二级学科名称:海洋气象学


一、培养目标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是培养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建设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写、译的能力,并具有用第二外国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基本能力。

身心健康,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二、学制、学习年限和学分要求

(一)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

(二)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年。

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的,由本人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学院同意,报研究生部批准后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长年限最长为8年,期间的经费由指导教师课题支付。

(三)学分要求:博士生课程实行学分制,课程分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1学分,总学分至少须修满20学分。

三、研究方向

(一)海气界面卫星遥感

(二)海洋动力过程

(三)海气相互作用

(四)计算流体动力学

(五)流动稳定性与湍流机理

(六)环境力学与污染控制机理

(七)海洋气象传感机理及反演技术

(八)海洋卫星遥感新型传感器技术

(九)海洋遥感数据处理与应用

四、培养方式 (培养环节)

对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从事博士生科研工作和撰写论文。

博士生指导老师要关心博士生健康成长,要求博士生认真学习政治理论课、了解时事政策、参加公益劳动等活动。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博士生应学习一定的课程,达到规定的学分,以拓宽知识面,加深专业的理论基础及主要知识,掌握本学科前沿动态、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掌握新的科学实验手段。

博士生要参加一定的教学、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博士生多方面的工作能力。教学、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要完成40学时(不计学分)。具体时间和内容由导师和学院安排。

博士生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指导方式采取导师指导或以导师为首的指导小组(35人)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和博士生三个方面的积极性。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方式灵活多样,提倡和鼓励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以促进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

博士生应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开阔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

五、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应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工作,反映作者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专门知识。

博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收集资料,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提出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博士生宣读开题报告时,应聘请相关学科专业的专家参加,广泛听取意见。

论文题目确定后,由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拟订具体工作计划,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能少于整个博士生学习年限的三分之二,选题确定后,博士生应定期向所在学院和导师主动汇报学位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

在研究过程中,应完成阶段性研究论文,阶段性论文需在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具体参照【研院发】201411号文《关于印发<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关于博士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要求的规定>的通知》)。博士学位论文须在答辩前2个月提交,并且选题准确、数据翔实、分析严谨、结论正确、格式规范、文字简练。

六、学术报告

  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期间,应至少举行一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全日制博士研究生还应每学期参加不少于5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

七、论文与答辩工作按“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附件: 海洋气象学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海洋科学学院

学科专业

海洋气象学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b008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b999002

现代应用数学选讲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b999011

科技英语阅读与翻译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b999012

英语视听说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B

b001040

大气科学研究进展

80

5

1

面授讲课

考查


C

b001004

日  语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限选

D

b024001

专业文献阅读

48

3

1

面授讲课

考查


b024002

学术前沿讲座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3次以上学术报告

b024003

博士论坛

32

2

1

其他

考查

备注A基础课     B专业课     C选修课     D实践环节



海洋气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0706一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

二级学科代码:0706Z7二级学科名称:海洋气象学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写、译能力。

身心健康,毕业后能独立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二、学制、学习年限和学分要求

(一)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经费由导师的课题承担。

(三)学分要求:学位课学分不少于20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三、研究方向

(一) 海洋气象遥感;

(二) 大气与海洋动力学理论;

(三) 极地海洋与海气环流;

(四) 区域海洋气象学及区域海气相互作用;

(五) 海岸带海气灾害评估;

四、培养要求

(一)硕士研究生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具体情况于入学五周内在导师指导下订出课程学习计划。

(二)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半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三)在第三学期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前,将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业务能力进行全面的中期考核。考核优秀者可以被推荐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未通过考核者参照《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四)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五)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和学院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六)研究生要以自学为主,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研究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师生合作、教学相长。

(七)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研究生应认真参加政治理论课和时事政策的学习,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

五、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好研究课题。选题一方面要考虑到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或现实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相结轨。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开始。在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包括:立题意义、文献综述、初步研究计划及目标、主要理论(技术)难题及拟解决方案。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书写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报告的编写格式》的标准。

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报告、论文预答辩、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环节按《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研究生管理工作手册》中的有关规定办理。

六、实践环节

研究生参加不少于120小时的实践环节的训练,其目的是使研究生对今后的工作有一个直接的初步锻炼。实践环节分教学实践、生产实践和社会调查三项。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可根据研究生的实践情况,确定从事其中的一项或二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具体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安排检查和指导,并对研究生的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合格者给予相应的学分(一般以60小时为1学分,最高记2学分)。实践环节学分不计入课程总学分。

七、学术报告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举行一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还应每学期参加不少于4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

八、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包括课程学习、论文准备、科研和社会实践,特别在论文工作中,要注意培养研究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形成实实在在做人、扎扎实实做学问的品德和作风。



附件:海洋气象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海洋科学学院

学科专业

海洋气象学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s999023

研究生英语精读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根据成绩选择2

s999024

英语视听说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6

英语文献阅读与翻译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7

英语口语与演讲技巧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8

英语口译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9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5

学术论文写作

32

0

2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30

研究生综合英语

64

4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2

面授讲课

考试


B

s024001

地球物理流体力学

64

4

2

面授讲课

考试

不少

13

个学

s024002

大气与海洋数值模拟

48

3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24003

大气海洋数据处理与分析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24004

海洋学中的数学物理方法

64

4

1

面授讲课

考试

C

s024005

学术前沿讲座

16

1

3

面授讲课

考查

限选

4学分

s024006

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

16

1

1

面授讲课

考查

s024007

高等气候动力学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D

s024008

现代海洋气象预报理论与方法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8

s024009

高等海洋遥感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24010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24011

高等海洋学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24012

海洋气象灾害评估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24013

计算流体力学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24014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24015

海洋动力学讲座

16

1

3

面授讲课

考查

s007126

数学建模培训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备注: 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专业选修课

说明:《高等海洋学》本科非海洋相关专业学生必修。课程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2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低于20学分。

空间天气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0706  一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

二级学科代码:0706Z6  二级学科名称:空间天气学


一、培养目标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是培养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建设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写、译的能力,并具有用第二外国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基本能力。

身心健康,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二、学制、学习年限和学分要求

(一)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

(二)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年。

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的,由本人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学院同意,报研究生部批准后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长年限最长为8年,期间的经费由指导教师课题支付。

(三)学分要求:博士生课程实行学分制,课程分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1学分,总学分至少须修满20学分。

三、研究方向

(一)空间天气电离层的物理过程研究

电离层是大气层中电动力学性质显著的特定区域。本方向主要研究电离层的形成和性质,讨论大气源和电离源在电离层形成中的作用和相互影响;研究电离层与磁层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通过对电离层电磁场与磁层电磁场特性的研究,讨论磁场对某些等离子体波的引导。通过研究电离层相关特性的研究,进一步讨论磁层-电离层耦合过程。

(二)空间天气预报中电离层模式研究

本方向重点研究在准确预报电离层行为模式中的重要因素——电场结构,计入高纬电场到低纬的穿透以及与中性大气风场的耦合。利用来自台站网的实时数据的支持,在描述在任何频率、任何电波传播路径上的闪烁模式基础上,建立数字化的热层、电离层、电动力学广义环流模式。

(三)空间天气非线性动力学研究

本方向综合太阳大气、行星际和地球的磁层、电离层以及高层大气等各方面的因素,建立与之相关的动力系统,利用数学、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结合空间天气物理过程,建立地球空间系统天气过程的数理模型及其基于空间天气的非线性动力方程。

(四)空间天气过程对空间活动的影响研究;

根据电离层和磁层天气物理过程,研究空间天气对空间活动的相互作用,研究空间天气事件对航空、通信、电力、生物等方面的影响。

四、培养方式 (培养环节)

对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从事博士生科研工作和撰写论文。

博士生指导老师要关心博士生健康成长,要求博士生认真学习政治理论课、了解时事政策、参加公益劳动等活动。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博士生应学习一定的课程,达到规定的学分,以拓宽知识面,加深专业的理论基础及主要知识,掌握本学科前沿动态、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掌握新的科学实验手段。

博士生要参加一定的教学、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博士生多方面的工作能力。教学、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要完成40学时(不计学分)。具体时间和内容由导师和学院安排。

博士生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指导方式采取导师指导和以导师为首的指导小组(35人)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和博士生三个方面的积极性。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方式灵活多样,提倡和鼓励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以促进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

博士生应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开阔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非定向类的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要有出国经历。

五、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应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工作,反映作者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专门知识。

博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收集资料,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提出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博士生宣读开题报告时,应聘请相关学科专业的专家参加,广泛听取意见。

论文题目确定后,由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拟订具体工作计划,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能少于整个博士生学习年限的三分之二,选题确定后,博士生应定期向所在学院和导师主动汇报学位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

在研究过程中,应完成阶段性研究论文三篇,阶段性论文需在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具体参照【研部发】20095号文《关于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同时提交学术成果的规定》)。博士学位论文须在答辩前2个月提交,并且选题准确、数据翔实、分析严谨、结论正确、格式规范、文字简练。

六、学术报告

  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期间,应至少举行一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5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

七、论文与答辩工作按“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附件:空间天气学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数学与统计学院

学科专业

空间天气学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b008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b999002

现代应用数学选讲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b999011

科技英语阅读与翻译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b999012

英语视听说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B

b001040

大气科学研究进展

80

5

1

面授讲课

考试


b007007

空间天气学前沿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b007008

太阳活动区物理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D

b007009

空间等离子体模拟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b007010

中高层大气动力学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b001004

日  语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限选

b007006

专业文献阅读

48

3

1

面授讲课

其他


b007011

学术前沿讲座

32

2

1

面授讲课

其他


备注A基础课     B专业课     C限选课    D选修课


空间天气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0706一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

二级学科代码:0706Z6二级学科名称:空间天气学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写、译能力。

身心健康,毕业后能独立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二、学制、学习年限和学分要求

(一)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经费由导师的课题承担。

(三)学分要求:学位课学分不少于20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三、研究方向

(一)空间天气电离层的物理过程研究

电离层是大气层中电动力学性质显著的特定区域。本方向主要研究电离层的形成和性质,讨论大气源和电离源在电离层形成中的作用和相互影响;研究电离层与磁层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通过对电离层电磁场与磁层电磁场特性的研究,讨论磁场对某些等离子体波的引导。通过研究电离层相关特性的研究,进一步讨论磁层-电离层耦合过程。

(二)空间天气预报中电离层模式研究

本方向重点研究在准确预报电离层行为模式中的重要因素——电场结构,计入高纬电场到低纬的穿透以及与中性大气风场的耦合。利用来自台站网的实时数据的支持,在描述在任何频率、任何电波传播路径上的闪烁模式基础上,建立数字化的热层、电离层、电动力学广义环流模式。

(三)空间天气非线性动力学研究

本方向综合太阳大气、行星际和地球的磁层、电离层以及高层大气等各方面的因素,建立与之相关的动力系统,利用数学、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结合空间天气物理过程,建立地球空间系统天气过程的数理模型及其基于空间天气的非线性动力方程。

(四)空间天气过程对空间活动的影响研究;

根据电离层和磁层天气物理过程,研究空间天气对空间活动的相互作用,研究空间天气事件对航空、通信、电力、生物等方面的影响。

四、培养要求

(一)硕士研究生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具体情况于入学五周内在导师指导下订出课程学习计划。

(二)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半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三)在第三学期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前,将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业务能力进行全面的中期考核。考核优秀者可以被推荐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未通过考核者参照《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四)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五)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和学院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六)研究生要以自学为主,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研究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师生合作、教学相长。

(七)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研究生应认真参加政治理论课和时事政策的学习,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

五、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好研究课题。选题一方面要考虑到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或现实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相结轨。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开始。在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包括:立题意义、文献综述、初步研究计划及目标、主要理论(技术)难题及拟解决方案。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书写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报告的编写格式》的标准。

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环节按《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研究生管理工作手册》中的有关规定办理。

六、实践环节

研究生参加不少于120小时的实践环节的训练,其目的是使研究生对今后的工作有一个直接的初步锻炼。实践环节分教学实践、生产实践和社会调查三项。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可根据研究生的实践情况,确定从事其中的一项或二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具体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安排检查和指导,并对研究生的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合格者给予相应的学分(一般以60小时为1学分,最高记2学分)。实践环节学分不计入课程总学分。

七、学术报告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举行一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2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

八、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包括课程学习、论文准备、科研和社会实践,特别在论文工作中,要注意培养研究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研究生不但要学习老一辈专家学者扎扎实实做学问的作风,更要学习他们实实在在做人的品德。

附件:空间天气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数学与统计学院

学科专业

空间天气学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s999023

研究生英语精读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根据成绩选择

2

s999024

英语视听说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6

英语文献阅读与翻译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7

英语口语与演讲技巧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8

英语口译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9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5

学术论文写作

32

0

2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30

研究生综合英语

64

4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2

面授讲课

考试


B

s007044

专业英语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13

s007115

日地空间物理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7105

等离子体物理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7103

大气辐射与光学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7046

空间天气业务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7116

高等大气环流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C

s007117

学术前沿讲座

16

1

1-4

其他

考查

限选

4学分

s007118

专业文献阅读

16

1

1-4

其他

考查

s007119

磁层物理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7133

电离气体电波传播原理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D

s007126

数学建模培训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8

s007121

第二外语

32

2

3

面授讲课

考查

s007122

天气学理论与实践

48

3

1

面授讲课

考察

s007123

非线性动力学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7106

太阳物理学导论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7049

数值模拟与方法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7045

空间天气预报预警技术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7052

空间探测技术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7124

中高层大气物理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7055

环境辐射与防护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7054

磁流体力学导论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7050

空间天气数据处理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备注: 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专业选修课

说明:课程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2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低于20学分。

数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0701一级学科名称:数学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写、译能力。

身心健康,毕业后能独立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二、学制、学习年限和学分要求

(一)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经费由导师的课题承担。

(三)学分要求:学位课学分不少于20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三、研究方向

(一)代数学及其应用

(二)微分方程理论及应用

(三)泛函分析及相关理论

(四)数值分析与计算理论

(五)应用概率统计

(六)变分资料同化技术与控制

四、课程设置

见附件

五、培养要求

(一)硕士研究生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具体情况于入学五周内在导师指导下订出课程学习计划。

(二)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半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三)在第三学期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前,将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业务能力进行全面的中期考核。考核优秀者可以被推荐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未通过考核者参照《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四)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五)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和学院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六)研究生要以自学为主,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研究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师生合作、教学相长。

(七)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研究生应认真参加政治理论课和时事政策的学习,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学位论文选题须属于本学科领域,符合分类培养特点。理论研究型论文要在相关研究领域有所创新或新见解,论文要有一定的理论分析并进行实验左证;应用研究型研究生选题要强调应用背景,结合实际应用项目选题。

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开始。在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包括:立题意义、文献综述、初步研究计划及目标、主要理论(技术)难题及拟解决方案。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好研究课题。选题一方面要考虑到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或现实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相结轨。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从提交合格的开题报告日期起到论文答辩,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得少于一年。论文书写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报告的编写格式》的标准。

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环节按《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研究生管理工作手册》中的有关规定办理。

七、实践环节

研究生参加不少于120小时的实践环节的训练,其目的是使研究生对今后的工作有一个直接的初步锻炼。实践环节分教学实践、生产实践和社会调查三项。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可根据研究生的实践情况,确定从事其中的一项或二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具体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安排检查和指导,并对研究生的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合格者给予相应的学分(一般以60小时为1学分,最高记2学分)。实践环节学分不计入课程总学分。

八、学术报告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举行一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2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

九、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包括课程学习、论文准备、科研和社会实践,特别在论文工作中,要注意培养研究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研究生不但要学习老一辈专家学者扎扎实实做学问的作风,更要学习他们实实在在做人的品德。

附件:数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数学与统计学院

学科专业

数学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s999023

研究生英语精读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根据成绩选择2

s999024

英语视听说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6

英语文献阅读与翻译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7

英语口语与演讲技巧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8

英语口译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9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5

学术论文写作

32

0

2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30

研究生综合英语

64

4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2

面授讲课

考试


B

s007058

实分析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不少于13个学分

s007059

泛函分析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7102

抽象代数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1-3

s007061

拓扑学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7107

测度论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7062

现代偏微分方程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1-3

s007064

高等数值分析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7013

微分流形

48

3

2

面授讲课

考试

C

s007108

学术前沿讲座


1

弹性

16次讲座

考查

限选

4+2学分

s007109

专业文献阅读

16

1

23

多样化

考查

s007110

专业前沿讨论班

32

2

34

讨论班

考查

s007111

教学实践


2

34

实践

考查

D

s007126

数学建模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选修课不低于8个学分(可以跨方向选课,但要适当)

s007068

矩阵论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代数学及其应用

s007065

环与代数

48

3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7069

抽象代数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7070

环与模范畴

32

2

3

面授讲课

考试

s007071

同调代数

32

2

3

面授讲课

考试

s007134

现代数论基础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7072

线性偏微分方程理论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微分方程理论及应用

s007073

非线性发展方程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7074

非线性椭圆方程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7075

微分方程选讲

32

2

3

面授讲课

考查

s007112

反问题的正则化方法

32

2

3

面授讲课

考查

s007076

非线性分析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泛函分析及相关理论

s007113

微分动力系统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7127

复分析几何理论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s007128

全纯函数空间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7079

多复变函数论

32

2

3

面授讲课

考查

s007077

模糊数学及其应用

32

2

3

面授讲课

考查

s007081

数字图像处理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数值分析与计算理论

s007082

模式识别原理与技术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7083

小波分析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7084

微分方程数值解

32

2

3

面授讲课

考试

s007114

统计推断I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应用概率统计

s007087

应用随机过程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7088

多元统计分析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7089

时间序列分析

32

2

3

面授讲课

考试

s007090

统计推断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7129

资料同化方法I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运筹与控制

s007130

数值优化理论与应用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7131

资料同化方法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7091

微分方程中的变分方法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7132

变分与最优控制选讲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备注:

  1.  A公共基础课;B专业基础课;C限选课;D专业选修课。AB为学位课程。

  2. 课程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2+2学分(其中2学分为教学实践学分)。

 “教学实践”分2学期进行,由导师所在系安排并严格考核,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学术前沿讲座”要求学生至少听16次讲座,考查成绩根据次数与质量确定。

环境气象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0706一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

二级学科代码: 0706Z9二级学科名称:环境气象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具有环境气象方面的坚实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实验技术;有较宽的知识面,掌握一定相关学科的知识;全面了解本学科的发展与学科前沿;有创新意识,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研究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领域做出有创造性的成果。

毕业后有能力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业务部门、高新技术企业和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本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教学、业务、管理和技术开发工作。

二、学制、学习年限和学分要求

(一)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

(二)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硕-博士连读的学习年限一般为56年。

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的,由本人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学院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后可延长学习年限,延长年限最长为8年。

(三)学分要求:博士生课程实行学分制,课程分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1学分,总学分至少须修满20学分。

三、研究方向

(一)大气环境监测

(二)大气污染过程及源解析

(三)空气质量模拟与预测

(四)城市环境气象

(五)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

(六)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


四、培养方式 (培养环节)

博士生的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由导师个别指导或指导小组集体指导。指导小组一般由包括导师、副导师在内的3-4名教师组成,指导小组的成员应由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个别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讲师也可担任。要努力创造条件,安排实验工作,以验证理论工作的正确性。

本专业有一批海外教授参与博士生指导。

博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导师或指导小组应按照目标要求、结合博士生本人的特点和科研项目工作的需要,制定博士生培养计划。培养计划是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习的依据,也是对博士生毕业和授予学位进行审查的依据。在培养计划内应说明博士生参加的科研项目(级别、经费来源)和学位论文可能的选题范围。论文选题必须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需要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扩大基础知识和加深专业知识。课堂教学主要集中在第一学年,具体教学安排见附表。教学方式上,注意发挥博士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教学。

鼓励博士生参加科研实践,如项目申请、现场调试观测、总结、评审、鉴定等工作。坚持博士生学术交流制度,并纳入学分考核,促进博士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国内国际学术报告会、讨论班等学术活动,提高学术交流能力和多学科方向的主动学习能力。

鼓励博士生参加教学实践,在有关教师指导下,博士生可以承担部分教学任务(讲课和教学辅导、指导毕业设计等),培养博士生的综合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以拓宽博士生的知识面,促进综合素质提高。

博士生应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开阔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非定向类的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要有出国经历。

五、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在论文选题上,要结合现有的条件,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鼓励有工作经历和科研基础的博士生自主选题,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应做出具有创造性的成果。

在研究过程中,应完成阶段性研究论文三篇,阶段性研究论文需在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具体参照【研部发】20095号文《关于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同时提交学术成果的规定》)。学位论文必须在答辩前2个月提交,并且选题正确、数据翔实、分析严谨、结论正确、格式规范、文字简练。

六、考核方式

博士学位课程的考试,一般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安排考试有困难,应提交缓考申请,经导师、院长审核,报研究生部批准。

专业课除笔试考核外,可以要求写专题综述报告,以了解博士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博士生入学一年半后要进行中期考核,对博士生的政治思想、遵纪守法和道德品质、业务学习和实际表现、科研能力等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继续攻读学位。

博士生学位论文一般在第3学期完成选题报告。论文中期进展报告一般在第4-5学期进行。博士生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初步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创造性研究成果要获得学者、专家的认同。

七、学术报告

 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期间,应至少举行一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5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

八、论文与答辩工作按“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附件:环境气象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科专业

环境气象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b008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b999002

现代应用数学选讲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b999011

科技英语阅读与翻译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b999012

英语视听说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B

b001040

大气科学研究进展

80

5

1

面授讲课

考试


b004001

大气环境进展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b004002

污染气象学前沿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b004003

大气监测与污染控制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C

b001004

日  语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限选

D

b001003

专业文献阅读

48

3

1

面授讲课

考查


b001005

学术前沿讲座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3次以上学术报告

b001039

博士论坛

32

2

1

其他

考查


备注:A基础课     B专业课     C选修课     D实践环节







环境气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0706一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

二级学科代码: 0706Z9二级学科名称:环境气象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并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具备独立开展研究和从事环境气象相关工作的能力;具备独立承担高等院校教学工作能力;学位论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选题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写、译能力。

身心健康,毕业后能独立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二、学制、学习年限和学分要求

(一)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经费由导师的课题承担。

(三)学分要求:学位课学分不少于20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三、研究方向

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我们的特色,确定本领域的研究方向如下:

 1、大气环境监测技术

 2、大气污染过程与源解析

 3、空气质量模拟与预测

 4、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

 5、城市环境气象


四、培养要求

(一)硕士研究生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具体情况,于入学五周内在导师指导下订出课程学习计划。

(二)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半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三)在第三学期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前,将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业务能力进行全面的中期考核。考核优秀者可以被推荐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未通过考核者参照《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四)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五) 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和学院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六)研究生要以自学为主,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研究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师生合作、教学相长。

(七)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研究生应认真参加政治理论课和时事政策的学习,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

五、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好研究课题。选题一方面要考虑到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或现实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相结轨。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开始。在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包括:立题意义、文献综述、初步研究计划及目标、主要理论(技术)难题及拟解决方案。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书写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报告的编写格式》的标准。

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环节按《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研究生管理工作手册》中的有关规定办理。

六、实践环节

研究生参加不少于120小时的实践环节的训练,其目的是使研究生对今后的工作有一个直接的初步锻炼。实践环节分教学实践、生产实践和社会调查三项。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可根据研究生的实践情况,确定从事其中的一项或二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具体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安排检查和指导,并对研究生的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合格者给予相应的学分(一般以60小时为1学分,最高记2学分)。实践环节学分不计入课程总学分。

七、学术报告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举行一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2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

八、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包括课程学习、论文准备、科研和社会实践,特别在论文工作中,要注意培养研究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研究生不但要学习老一辈专家学者扎扎实实做学问的作风,更要学习他们实实在在做人的品德。


附件:环境气象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科专业

环境气象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s999023

研究生英语精读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根据成绩选择

2

s999024

英语视听说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6

英语文献阅读与翻译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7

英语口语与演讲技巧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8

英语口译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9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5

学术论文写作

32

0

2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30

研究生综合英语

64

4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2

面授讲课

考试


B

s004147

高等大气环境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13

s004101

现代环境分析技术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4150

颗粒物与健康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s004148

大气监测与污染控制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s004122

环境气象学(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4152

大气环境与气候变化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C

s004141

学术前沿讲座

16

1

2

面授讲课

考查

限选

4学分

s004142

专业文献阅读

16

1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4081

大气气溶胶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D

s007126

数学建模培训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8

s004149

空气质量模型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3089

现代气象统计方法分析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4151

PM2.5与环境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4144

环境管理与规划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4130

研究生论坛

32

2

2

其他

考查

备注: 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专业选修课


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0776

一级学科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并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具备独立开展研究和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能力;具备独立承担高等院校教学工作能力;学位论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选题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写、译能力。

身心健康,毕业后能独立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二、学制、学习年限和学分要求

(一)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经费由导师的课题承担。

(三)学分要求:学位课学分不少于20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3学分。

三、研究方向

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我们的特色,确定本领域的研究方向如下:

 1、大气环境

 2、环境化学

 3、环境污染控制机理与技术

 4、环境材料

 5、环境气象

四、培养要求

(一)硕士研究生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具体情况,于入学五周内在导师指导下订出课程学习计划。

(二)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半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三)在第三学期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前,将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业务能力进行全面的中期考核。考核优秀者可以被推荐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未通过考核者参照《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四)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五) 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和学院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六)研究生要以自学为主,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研究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师生合作、教学相长。

(七)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研究生应认真参加政治理论课和时事政策的学习,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

五、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好研究课题。选题一方面要考虑到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或现实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相结轨。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开始。在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包括:立题意义、文献综述、初步研究计划及目标、主要理论(技术)难题及拟解决方案。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书写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报告的编写格式》的标准。

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环节按《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研究生管理工作手册》中的有关规定办理。

六、实践环节

研究生参加不少于120小时的实践环节的训练,其目的是使研究生对今后的工作有一个直接的初步锻炼。实践环节分教学实践、生产实践和社会调查三项。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可根据研究生的实践情况,确定从事其中的一项或二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具体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安排检查和指导,并对研究生的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合格者给予相应的学分(一般以60小时为1学分,最高记2学分)。实践环节学分不计入课程总学分。

七、学术报告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举行一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2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

八、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包括课程学习、论文准备、科研和社会实践,特别在论文工作中,要注意培养研究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研究生不但要学习老一辈专家学者扎扎实实做学问的作风,更要学习他们实实在在做人的品德。



附件:环境科学与工程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科专业

环境科学与工程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s999023

研究生英语精读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根据成绩选择

2

s999024

英语视听说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6

英语文献阅读与翻译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7

英语口语与演讲技巧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8

英语口译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9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5

学术论文写作

32

0

2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30

研究生综合英语

64

4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2

面授讲课

考试


B

s004077

高等环境化学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13

s004101

现代环境分析技术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4082

数值分析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4079

大气污染控制及资源化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4080

水与废水处理原理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4119

环境材料学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C

s004141

学术前沿讲座

16

1

2

面授讲课

考查

限选

4学分

s004142

专业文献阅读

16

1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4081

大气气溶胶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D

s007126

数学建模培训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8

s004010

大气环境与全球气候变化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4122

环境气象学(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4072

废气处理技术及应用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4143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4144

环境微生物学(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4130

水处理工艺及设计计算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4131

土壤修复技术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4134

环境管理与规划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备注: 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专业选修课


系统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0711一级学科名称:系统科学


一、培养目标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应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掌握研究系统科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工具,了解系统科学的进展与动向。初步具有独立从事系统科学理论及其应用的科学研究、教学等能力及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基本素质。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专业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严谨求实的态度和科学作风。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以及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导向为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毕业生可在企业单位、事业单位以及政府机构从事技术、研究或管理支持工作。

二、学制、学习年限和学分要求

(一)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经费由导师的课题承担。如果是学生个人原因未能按期毕业,经费由学生个人自理。

(三)学分要求:学位课学分不少于20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三、研究方向

(一)复杂系统分析与应用

(二)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三)智能仪器及其集成技术

(四)计算机控制与信息技术

(五)电力系统分析与集成

(六)物联网工程与系统集成

四、培养要求

(一)硕士研究生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具体情况于入学五周内在导师指导下订出课程学习计划。

(二)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半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三)在第四学期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前,将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业务能力进行全面的中期考核。考核合格方能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时间在第四学期初完成。考核优秀者可以被推荐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未通过考核者参照《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四)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五)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和学院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六)研究生要以自学为主,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研究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师生合作、教学相长。

(七)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研究生应认真参加政治理论课和时事政策的学习,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

五、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学位论文选题须属于本学科领域,符合分类培养特点。理论研究型论文要在相关研究领域有所创新或新见解,论文要有一定的理论分析并进行实验左证;应用研究型研究生选题要强调应用背景,结合实际应用项目选题。

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开始。在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包括:立题意义、文献综述、初步研究计划及目标、主要理论(技术)难题及拟解决方案。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好研究课题。选题一方面要考虑到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或现实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相接轨。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从提交合格的开题报告日期起到论文答辩,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得少于一年。论文书写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报告的编写格式》的标准。

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环节按《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研究生管理工作手册》中的有关规定办理。

六、实践环节

教学实习(生产实践)是指15-20学时教学辅助工作及相当学时的生产实践工作。教学实习(生产实践)的情况经相关负责人考核合格,以2学分计入总学分之中。该门课程应于毕业答辩前完成,并填好相关表格提交至学院。

七、学术报告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举行一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2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并且在《硕士学术活动记录 》上做好相应记录。考核合格者给予相应的学分,但不计入课程总学分。

八、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包括课程学习、论文准备、科研和社会实践,特别在论文工作中,要注意培养研究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研究生不但要学习老一辈专家学者扎扎实实做学问的作风,更要学习他们实实在在做人的品德。

附件:系统科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信息与控制学院

学科专业

系统科学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s999023

研究生英语精读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根据

成绩

选择

2

s999024

英语视听说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6

英语文献阅读与翻译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7

英语口语与演讲技巧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8

英语口译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9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5

学术论文写作

32

0

2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30

研究生综合英语

64

4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2

面授讲课

考试


B

s006042

矩阵论

40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6043

随机分析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6026

非平衡系统理论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二选一

s006045

非线性系统理论(I

40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6044

数学建模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6067

信息系统分析与集成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四选三

s006008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I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6041

现代控制理论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6060

气象检测技术与系统集成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C

s006065

学术前沿讲座

16

1

1-4

学术报告

考查


s006066

专业文献阅读

16

1

1

集中辅导

考查


s006028

复杂系统理论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D

s006049

机器学习(I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8

s006050

预测控制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s006055

现代信号处理(I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6056

智能终端与物联网应用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6058

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I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6059

嵌入式系统设计(I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6061

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I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6062

稳定性理论与应用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备注: 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专业选修课

说明:课程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2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低于20学分。

光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 一级学科代码:0803 一级学科名称:光学工程


一、培养目标

应掌握光学工程学科的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及较广泛的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在具体从事的研究领域中具有独立进行理论、实验研究的能力和从事光学工程技术开发的能力,有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和团队合作精神,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硕士学位获得者能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科研、教学、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一)环境光学与光电探测技术

本方向主要以大气和海洋为研究对象,属于交叉领域。以光通过大气或海洋时的相互作用,开展光辐射在随机介质中的传输特性研究,激光和红外大气遥感技术等研究;发展海洋光学参数的遥测方法,研究新的海洋光学测量模型,以发展新的测量技术和测量仪器;以现代光谱技术为基础,开展水和大气环境污染探测方法、技术和设备研究。

(二)光电功能材料和器件

光功能材料在外场(电、光、磁、热、声、力等)作用下,利用材料本身光学性质(如折射率或感应电极化)发生变化的原理,实现对入射光信号的探测、调制以及能量或频率转换作用;跟踪激光材料、半导体光电材料和纳米光电子材料前沿,研究材料与光相互作用机理和特性,新型发光材料、光器件。围绕气象行业需求,研究新型光电敏感材料与器件。

(三)光电系统与智能仪器

智能光电系统从信息的光学变换、光电变换、电学处理三方面有机结合,探索智能检测系统的一般设计原理,以单片微型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核心,构建高可靠性智能检测系统。该研究方向是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光学信息、自动控制和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相互交叉的综合领域。作为计测仪器系统的重要支撑,开展新型光电系统建模与测试技术的应用研究;以综合气象观测为立足点,开展光电探测仪器、气象要素观测技术的应用研究。

(四)光通信与光纤传感技术

该研究方向以信息变换、传输与检测为核心内容,开展光学信号处理、光通信器件与系统和光学传感的研究。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许多领域进入了实用阶段。该方向结合大气物理、气象业务,开展自由光通信技术和光学传感技术的应用等研究。

三、学制、学习年限和学分要求

(一)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经费由导师的课题承担。

(三)学分要求:学位课学分不少于20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四、培养方式

采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法。 理论教学包括课堂教学,课堂讨论,论文选读等方面。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实验教学是通过实验掌握本学科有关的实验技能。科学研究主要包括选题、开题、实验研究、理论研究、论文写作及教学实践等方面。通过这些环节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教学工作的能力。

五、免修课程

研究生通过自学或其它学习途径已掌握了培养计划中所选课程的基本内容并达到其基本要求,经本人申请,任课教师同意,院、校两级批准后可免修,但需参加该门课程结束时的考试或在课程开始前单独组织的免修考试。免修课程仅为选修课程,且不超过4学分。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好研究课题。选题一方面要考虑到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或现实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相结轨。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开始。在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包括:立题意义、文献综述、初步研究计划及目标、主要理论(技术)难题及拟解决方案。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书写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报告的编写格式》的标准。

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环节按《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研究生管理工作手册》中的有关规定办理。

七、实践环节

研究生参加不少于120小时的实践环节的训练,其目的是使研究生对今后的工作有一个直接的初步锻炼。实践环节分教学实践、生产实践和社会调查三项。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可根据研究生的实践情况,确定从事其中的一项或二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具体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安排检查和指导,并对研究生的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合格者给予相应的学分(一般以60小时为1学分,最高记2学分)。实践环节学分不计入课程总学分。

八、学术报告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举行一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2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



附件:光学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学科专业

光学工程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s999023

研究生英语精读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根据成绩选择

2

s999024

英语视听说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6

英语文献阅读与翻译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7

英语口语与演讲技巧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8

英语口译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9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5

学术论文写作

32

0

2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30

研究生综合英语

64

4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面授讲课

笔试


s008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2

面授讲课

考试


B

s021001

随机数学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13

s021002

数值计算方法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21020

专业英语

32

1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21004

高等光学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21005

光电子学与器件

48

3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21006

高等光电子技术实验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C

s021021

学术前沿讲座

24

1

2

面授讲课

考查

限选

4学分

s021022

专业文献阅读

8

1

1

面授讲课

考查

s021018

科研实践

16

1

1

面授讲课

考查

s021023

大气光学导论

16

1

2

面授讲课

考查

D

s021007

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8

s021008

现代信息光学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s021009

光电探测技术及应用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21010

现代光学测试技术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21011

光谱学与光谱技术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21012

光纤传感技术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s021013

随机介质光传输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s021014

现代光电仪器设计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s021015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21016

光学遥感技术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21017

光通信理论与技术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s007126

数学建模培训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备注: 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专业选修课

说明:课程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2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低于20学分。

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  一级学科代码:0810

一级学科名称:信息与通信工程


一、培养目标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系统的 通信系统、信息技术等方面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阅读本学科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写、译能力。

身心健康,毕业后能独立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二、学制、学习年限和学分要求

(一)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经费由导师的课题承担。

(三)学分要求:学位课学分不少于20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三、研究方向

(一)现代信号与信息处理

(二)雷达系统

(三)仪器仪表技术

(四)通信技术

(五)微电子技术

(六)光电信号处理

四、培养要求

(一)硕士研究生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具体情况于入学五周内在导师指导下订出课程学习计划。

(二)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半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三)在第四学期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前,将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业务能力进行全面的中期考核。考核合格方能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时间在第四学期初完成。考核优秀者可以被推荐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未通过考核者参照《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四)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五)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和学院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六)研究生要以自学为主,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研究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师生合作、教学相长。

(七)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研究生应认真参加政治理论课和时事政策的学习,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

五、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学位论文选题须属于本学科领域,符合分类培养特点。理论研究型论文要在相关研究领域有所创新或新见解,论文要有一定的理论分析并进行实验左证;应用研究型研究生选题要强调应用背景,结合实际应用项目选题。

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开始。在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包括:立题意义、文献综述、初步研究计划及目标、主要理论(技术)难题及拟解决方案。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好研究课题。选题一方面要考虑到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或现实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相结轨。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从提交合格的开题报告日期起到论文答辩,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得少于一年。论文书写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报告的编写格式》的标准。

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环节按《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研究生管理工作手册》中的有关规定办理。

六、实践环节

为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各学科应根据学科特点在培养方案中对实践环节做出明确的规定。包括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及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等。每位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至少进行二项实践环节。应用研究型研究生须进行生产实践或社会调查。要制定本学科具体的实践管理与考核规定(实践要由学院统一安排)。

七、学术报告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举行一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2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

八、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包括课程学习、论文准备、科研和社会实践,特别在论文工作中,要注意培养研究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研究生不但要学习老一辈专家学者扎扎实实做学问的作风,更要学习他们实实在在做人的品德。

附件: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科专业

信息与通信工程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s999023

研究生英语精读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根据成绩选择2

s999024

英语视听说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6

英语文献阅读与翻译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7

英语口语与演讲技巧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8

英语口译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9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5

学术论文写作

32

0

2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30

研究生综合英语

64

4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2

面授讲课

考试


B

s005045

随机过程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不少于13个学分

s005007

现代信号处理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5009

数字通信理论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5001

高等线性代数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至少选两门

s005060

泛函分析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5019

数值分析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C

s005061

学术讲座

16

1

2

其他

考查

限选4学分

s005062

专业文献阅读

16

1

2

其他

考查

s005071

科技论文写作方法

16

1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5072

现代项目管理概论

16

1

1

面授讲课

考查

D

s007126

数学建模培训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选修课不低于8个学分

s005073

专业外语(必选)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5078

射频工程基础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5069

通信信号分析与处理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5075

无线通信理论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5079

雷达原理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5076

信号检测理论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5077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5068

DSP处理器及应用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备注: A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专业选修课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     一级学科代码:0812

一级学科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写、译能力。

身心健康,毕业后能独立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二、二级学科代码与名称

 1. 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2. 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3.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三、学制、学习年限和学分要求

 1.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2.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经费由导师的课题承担。

 3.学分要求:学位课学分不少于20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学生的课堂课程教学计划一般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

四、研究方向

 1.网络与信息安全

 2.物联网/传感网

 3.智能计算

 4.数据挖掘

 5.数据库与数据仓库

 6.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7.并行与分布式计算

 8.生物信息学

五、培养要求

 1.硕士研究生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具体情况于入学五周内在导师指导下订出课程学习计划。

 2.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3.在第三学期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前,将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业务能力进行全面的中期考核。考核优秀者可以被推荐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未通过考核者参照《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4.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5.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和学院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6.研究生要以自学为主,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研究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师生合作、教学相长。

 7.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研究生应认真参加政治理论课和时事政策的学习,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

六、科研能力与水平

 1.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取得新成果,还应熟悉国内外相关的学术研究动态。

 2.具有求实精神和科学态度,工作认真踏实,能独立进行科研工作并圆满完成科研任务。

 3.能提出和界定科学问题。

 4.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发表学术论文,参与学术交流。发表论文需在国内外本学科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具体参照【研院发】201027号文《关于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同时提交学术成果的规定》和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补充规定》)。

七、实践环节

研究生参加不少于120小时的实践环节的训练,其目的是使研究生对今后的工作有一个直接的初步锻炼。实践环节分教学实践、生产实践和社会调查三项。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可根据研究生的实践情况,确定从事其中的一项或二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具体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安排检查和指导,并对研究生的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合格者给予相应的学分(一般以60小时为1学分,最高记2学分)。实践环节学分不计入课程总学分。

八、学术报告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举行一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每学期必须参加学院组织的学术报告会2/3以上。

学术报告为必修环节,共1个学分,计入总学分。

九、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好研究课题。选题一方面要考虑到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或现实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相结轨。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开始。在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包括:立题意义、文献综述、初步研究计划及目标、主要理论(技术)难题及拟解决方案。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书写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报告的编写格式》的标准。

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环节按《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研究生管理工作手册》中的有关规定办理。

附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学科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s999023

研究生英语精读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根据成绩选择2

s999024

英语视听说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6

英语文献阅读与翻译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7

英语口语与演讲技巧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8

英语口译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9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5

学术论文写作

32

0

2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30

研究生综合英语

64

4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2

面授讲课

考试


B

s009063

近世代数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15学分

s009067

算法设计与分析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9083

计算机系统结构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9069

现代数据库技术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9038

高级计算机网络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C

s009085

学术前沿讲座

16

1


其他

考查

限选

4学分

s009086

专业文献阅读

16

1


其他

考查

s009087

专利/软件著作权

16

1


其他

考查

s009088

学术活动

16

1


其他

考查

D

s00920

信息安全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8

s00940

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941

高级软件工程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942

数字图像处理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980

信息隐藏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981

物联网应用技术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947

系统建模与仿真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982

数据挖掘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7126

数学建模培训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备注: 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专业选修课

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 一级学科代码:0835 一级学科名称:软件工程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写、译能力。

身心健康,毕业后能独立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二、二级学科代码与名称

(一)软件工程理论

(二)软件工程技术

(三)软件工程管理

(四)软件服务工程

三、学制、学习年限和学分要求

(一)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经费由导师的课题承担。

(三)学分要求:学位课学分不少于20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学生的课堂课程教学计划一般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

四、研究方向

(一)软件理论与服务计算

(二)IT服务与服务质量管理

(三)云计算及气象云存储

(四)软件开发环境与软件中间件技术

(五)虚拟现实与可视化仿真技术

(六)嵌入式软件技术

(七)智能计算软件技术

五、培养要求

(一)硕士研究生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具体情况于入学五周内在导师指导下订出课程学习计划。

(二)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三)在第三学期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前,将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业务能力进行全面的中期考核。考核优秀者可以被推荐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未通过考核者参照《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四)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五)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和学院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六)研究生要以自学为主,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研究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师生合作、教学相长。

(七)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研究生应认真参加政治理论课和时事政策的学习,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

六、科研能力与水平

(一)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取得新成果,还应熟悉国内外相关的学术研究动态。

(二)具有求实精神和科学态度,工作认真踏实,能独立进行科研工作并圆满完成科研任务。

(三)能提出和界定科学问题。

(四)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发表学术论文,参与学术交流。发表论文需在国内外本学科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具体参照【研院发】201027号文《关于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同时提交学术成果的规定》和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补充规定》)。

七、实践环节

研究生参加不少于120小时的实践环节的训练,其目的是使研究生对今后的工作有一个直接的初步锻炼。实践环节分教学实践、生产实践和社会调查三项。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可根据研究生的实践情况,确定从事其中的一项或二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具体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安排检查和指导,并对研究生的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合格者给予相应的学分(一般以60小时为1学分,最高记2学分)。实践环节学分不计入课程总学分。

八、学术报告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举行一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每学期必须参加学院组织的学术报告会2/3以上。

学术报告为必修环节,共1个学分,计入总学分。

九、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好研究课题。选题一方面要考虑到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或现实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相结轨。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开始。在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包括:立题意义、文献综述、初步研究计划及目标、主要理论(技术)难题及拟解决方案。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书写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报告的编写格式》的标准。

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环节按《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研究生管理工作手册》中的有关规定办理。


附件: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学科专业

软件工程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s999023

研究生英语精读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根据成绩选择2

s999024

英语视听说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6

英语文献阅读与翻译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7

英语口语与演讲技巧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8

英语口译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9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5

学术论文写作

32

0

2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30

研究生综合英语

64

4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2

面授讲课

考试


B

s009063

近世代数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15学分

s009067

算法设计与分析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9068

高级软件工程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9069

现代数据库技术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9070

软件体系结构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C

s009085

学术前沿讲座

16

1


其他

考查

限选

4学分

s009086

专业文献阅读

16

1


其他

考查

s009087

专利/软件著作权

16

1


其他

考查

s009088

学术活动

16

1


其他

考查

D

s009071

IT项目管理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8

s009072

嵌入式软件开发技术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9073

软件需求与测试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9075

软件质量管理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9078

CMM/CMMI过程模型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9080

信息隐藏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9081

物联网应用技术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9082

数据挖掘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7126

数学建模培训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备注: 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专业选修课

说明:课程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2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低于20学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法学 一级学科代码:0305 一级学科名称: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理论功底、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最新动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并能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问题,能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研究,能够在教育、宣传、出版等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等部门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学制、学习年限和学分要求

(一)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经费由导师的课题承担。

(三)学分要求:总学分≥32学分

学位公共课: 须修4门, 7学分。

学位基础课: 须修5门, 14学分。

专业方向课:至少选修 4门,8学分。

实践(必修)环节:4学分。 

三、研究方向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四)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五)思想政治教育

(六)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四、培养要求

(一)硕士研究生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具体情况于入学五周内在导师指导下订出课程学习计划。

(二)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半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三)在第三学期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前,将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业务能力进行全面的中期考核。未通过考核者参照《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四)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五)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和学院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六)研究生要以独立学习和研究为主,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研究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师生合作、教学相长。

(七)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研究生应认真参加政治理论课和时事政策的学习,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

五、考核方式

(一)学位公共课按照学校统一要求进行考核。

(二)学位基础课考核采取考试方式进行,由任课教师组织,考试方式可采取笔试或撰写课程论文的方式进行。

(三)专业方向课可采取考试或考查的方式进行,由任课老师组织。

(四)实践环节考核:助教或助研工作情况以及学术报告次数和题目在毕业前认定。

(五)中期考核:研究生入学后第三学期末,按规定对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等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由中期考核指导小组组织进行。

六、学位论文

(一)研究生在通过中期考核的基础上,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开题和写作。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要密切结合本学科发展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进行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

(二)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应该在入学后第三学期进行,内容包括选题论证、内容提要和大纲细目、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学术研究现状、主要参考书目和文献。

(三)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水平必须达到国家学位条例对硕士论文的要求。论文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能够表明作者在本学科掌握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四)学位论文应符合国内学术界通行的学术规范。论文格式与形式必须包括:题目、扉页、作者、目录、摘要(中、外文)、关键词、导论(前言)、正文、注释和参考文献等几部分。字数在30000字以上。

(五)论文完成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办法》的精神和学校有关规定,组织评审和答辩。

七、培养方式与方法

(一)硕士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在入学一个月内通过师生互选,学科组协调,确定导师。导师根据本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研究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制定好课程学习计划,第三学期制定好论文工作计划。

(二)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与论文工作并重的原则,既要使之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又要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研究的科学研究能力。

(三)指导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充分发挥指导教师与研究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研究生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研究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中,无论是课程学习、论文工作或实践课程都注意培养研究生刻苦钻研的学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诚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重视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研究生必须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

八、学习实践

研究生在学习期间,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实践能力培养:

(一)担任助教或助研,至少一年以上。

(二)参加学术研讨活动,发表论文,听学术报告10次,做学术报告2次以上。

(三)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社会活动。

九、学术报告

学生在学习期间需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包括听学术报告、做学术报告,撰写学术论文,参与导师或其他来源的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等。参加学术活动的情况经考核后计入学分。研究生导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支持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和科学研究活动。

附件: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科专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s999023

研究生英语精读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根据成绩选择2

s999024

英语视听说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6

英语文献阅读与翻译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7

英语口语与演讲技巧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8

英语口译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9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5

学术论文写作

32

0

2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30

研究生综合英语

64

4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2

面授讲课

考试


B

s008073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13

s00800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


研究研究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74

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

48

3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8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48

3

2

面授讲课

考试

C

s008075

学术前沿讲座

16

1

12

面授讲课

考查


限选

4学分

s008076

专业文献阅读

16

1

12

其他

考查

s008077

学术论文写作

16

1

1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8082

社会调查方法

16

1

2

面授讲课

考查

D

s008031

伦理学专题研究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选修

课不

低于

8

学分

s008083

中国近现代政治与文化专题研究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s008040

政治学前沿问题研究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8056

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8079

当代社会发展问题研究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8080

法学前沿问题研究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备注: 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专业选修课

说明:课程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2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低于20学分。

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管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1201 

一级学科名称: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写、译能力。

身心健康,毕业后能独立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二、学制、学习年限和学分要求

(一)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经费由导师的课题承担。

(三)学分要求:学位课学分不少于20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三、研究方向

(一)系统分析与决策

本研究方向在研究经典管理科学理论的基础上,以系统理论、决策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人事组织与决策理论为理论基础,从系统角度出发,借助于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研究涉及政府或行业、大型企业等的重大战略决策理论与方法,为解决复杂环境下的管理决策问题提供理论基础与管理技能支持,为政府及相关行业提供决策参考及辅助决策工具。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①系统复杂性建模、灰色灾变建模;②多属性决策理论及应用;③群决策与社会选择(包括不确定群决策、群体共识等);④预测理论与技术;⑤模糊决策理论;⑥专家决策支持系统;⑦信息融合理论与技术;○管理定量分析方法;○风险评估建模理论与方法;○新能源(风能、太阳能等)系统评价与决策;○气象工程管理理论与技术。

(二)应急管理与应急系统

本研究方向主要以灾害应急管理为对象,运用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理论与方法,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灾害应急管理和应急系统开发、应急管理咨询、风险评估与防范等方面开展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①应急管理与应急系统;②应急管理咨询;③气象灾害风险防范;④气象灾害风险评估;⑤气象巨灾应急管理;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⑦气象灾害损失定量评估平台。

(三)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

本研究方向主要从市场需要更多种类的金融商品作为投资的工具以应对金融环境快速变化、科技进步、市场国际化及企业类别不断多元化的现实状况出发,研究以数学和计算机为主要支撑的金融创新与风险规避方面的问题,具体研究方向包括:①证券市场与投资组合分析;②金融风险管理;③期货和期权;④资产定价;⑤资本预算;⑥固定收益分析;⑦利率模型。

(四)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本方向主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物流与供应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机制,对中国物流实践发展模式以及物流产业升级路径等内容进行探索,具体内容主要包括:①物流与供应链网络构建研究;②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研究;③物流服务定价研究;④供应链系统仿真研究;⑤物流网络的风险与不确定性评估研究;⑥物流运输路径优化研究;⑦物流基础设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

(五)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本方向以管理科学、信息科学为基础开展学科交叉研究,以海量复杂数据管理及其知识挖掘与共享服务为主线,强调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具体研究方向包括:①信息系统集成与智能信息处理;②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③气象业务系统应用及数据分析;④情报学。

四、培养要求

(一)硕士研究生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具体情况于入学五周内在导师指导下订出课程学习计划。

(二)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半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三)在第三学期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前,将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业务能力进行全面的中期考核。考核优秀者可以被推荐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未通过考核者参照《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四)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五)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和学院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六)研究生要以自学为主,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研究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师生合作、教学相长。

(七)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研究生应认真参加政治理论课和时事政策的学习,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

五、考核方式

考核有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 

 (考试一般是通过笔试、口试、课程(学术)论文等形式对研究生课程学习给出评价,用百分制记分,考试成绩在60分以上者为合格,其中专业学位课成绩在75分以上为合格。 

 (考查主要是对研究生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及能力和态度等作出评价,一般是通过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包括实验、作业、课堂讨论、读书报告、小论文等来判断,采用五级计分制记分(优100-90;良89-80;中79-70;及格69-60;不及格59分以下)。

 (硕士生学位课程考核一般为笔试或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式。非学位课程可以是考试也可以是考查。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好研究课题。选题一方面要考虑到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或现实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相结轨。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开始。在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包括:立题意义、文献综述、初步研究计划及目标、主要理论(技术)难题及拟解决方案。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书写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报告的编写格式》的标准。

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环节按《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研究生管理工作手册》中的有关规定办理。

七、实践环节

研究生参加不少于120小时的实践环节的训练,其目的是使研究生对今后的工作有一个直接的初步锻炼。实践环节分教学实践、生产实践和社会调查三项。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可根据研究生的实践情况,确定从事其中的一项或二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具体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安排检查和指导,并对研究生的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合格者给予相应的学分(一般以60小时为1学分,最高记2学分)。实践环节学分不计入课程总学分。

八、学术活动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应举行一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还应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包括参加各种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原则上应在在国内或者国际学术会议上做一次不少于10分钟的学术报告。

九、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包括课程学习、论文准备、科研和社会实践,特别在论文工作中,要注意培养研究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研究生不但要学习老一辈专家学者扎扎实实做学问的作风,更要学习他们实实在在做人的品德。

十、论文与答辩工作按“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附件: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经济管理学院

学科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s999023

研究生英语精读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根据

成绩

选择

2

s999024

英语视听说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6

英语文献阅读与翻译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7

英语口语与演讲技巧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8

英语口译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9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5

学术论文写作

32

0

2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30

研究生综合英语

64

4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2

面授讲课

考试


B

s011013

管理学前沿

32

2

1

面授讲课

笔试

不少

13

个学

s011052

中级经济学

48

3

1

面授讲课

笔试

s011053

中级统计学

48

3

1

面授讲课

笔试

s011061

预测与决策

48

3

1

面授讲课

笔试

s011054

中级计量经济学

48

3

2

面授讲课

笔试

C

s011055

学术前沿讲座

16

1

1-4

讲座旁听

考查

限选

6学分

s011056

专业文献阅读

16

1

1

综述撰写

考查

s011039

系统工程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11064

研究方法论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D

s007126

数学建模培训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8

s011041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外语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11057

管理思想史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11062

博弈论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11038

管理信息系统专题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11058

技术创新管理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11028

应急管理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11043

投资与风险管理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11044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11063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11047

灰色系统理论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11065

数据库管理系统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备注: 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专业选修课

说明:课程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2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低于20学分。

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1202一级学科名称:工商管理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写、译能力。

身心健康,毕业后能独立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二、学制、学习年限和学分要求

(一)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经费由导师的课题承担。

(三)学分要求:学位课学分不少于20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三、研究方向

(一)技术经济及管理

本研究方向主要从创新管理的角度,运用技术经济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科技活动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具体研究内容如下:①新型工业化和技术依赖的制造业发展路径研究;②气候变暖和碳减排压力下的制造业创新发展研究;③技术转移条件下的都市圈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④创新型国家建设;⑤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与技术研究;⑥科技支撑与引领经济发展的内涵及机理;⑦科技人员薪酬机制。

(二)财务管理

本研究方向着重研究财务管理领域前沿热点问题,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①财务分析与评价;②基于行为分析的公司治理研究;③基于福利角度的政策效率研究;④资本市场的财务研究及风险管理;⑤资产评估与定价分析;⑥财务管理信息化研究;⑦农林经济管理等。

(三)会计学

本方向研究属于会计学科前沿性研究,是现代会计理论与方法重要内容之一。该方向依托经济学、管理学、大气科学及资源环境科学为背景,从会计、审计学科的视角,主要就①资源环境经济补偿;②生态损害成本核算;③环境会计信息披露;④环境绩效审计评价和管理控制;⑤能源消耗与气候变化经济影响以及⑥绿色GDP核算体系等内容展开学科交叉研究,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进行环境会计与审计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和相关政策设计。

(四)市场营销

本研究方向主要从营销管理角度,分析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市场的途径,探讨分析市场、驾驭市场、占领市场的运作规律和创新思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类组织在营销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具体研究方向主要包括:①营销战略管理理论与应用;②服务营销与管理研究;③非营利组织营销与管理研究;④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与应用;⑤国际市场营销理论与应用研究

(五)人力资源管理

本研究方向主要从行业和区域发展的角度,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方法与制造业跨区域发展紧密结合,探讨制造业区域联动发展中的人力资源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原理和政策选择。具体研究方向主要包括:①制造业区域联动发展对江苏人力资源供求的影响机理及政策选择研究;②制造业跨区域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研究;③制造业跨区域发展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④制造业区域联动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相互作用研究。

(六)气象商业管理

本研究方向主要运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相关知识,研究新时期我国气象商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运行机制,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①中国气象产业发展战略研究;②中国气象产业组织理论研究;③中国公共气象服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④中国公共气象服务效益评价研究;⑤中国公共气象与商业气象的协同发展研究;⑥中国气象产业政策与运行机制研究;⑦中国气象商业化路径与推进次序研究。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一)硕士研究生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具体情况于入学五周内在导师指导下订出课程学习计划。

(二)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半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三)在第三学期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前,将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业务能力进行全面的中期考核。考核优秀者可以被推荐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未通过考核者参照《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四)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五)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和学院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六)研究生要以自学为主,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研究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师生合作、教学相长。

(七)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研究生应认真参加政治理论课和时事政策的学习,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

五、考核方式

考核有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 

 ()考试一般是通过笔试、口试、课程(学术)论文等形式对研究生课程学习给出评价,用百分制记分,考试成绩在60分以上者为合格,其中专业学位课成绩在75分以上为合格。 

 (考查主要是对研究生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及能力和态度等作出评价,一般是通过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包括实验、作业、课堂讨论、读书报告、小论文等来判断,采用五级计分制记分(优100-90;良89-80;中79-70;及格69-60;不及格59分以下)。

 ()硕士生学位课程考核一般为笔试或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式。非学位课程可以是考试也可以是考查。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好研究课题。选题一方面要考虑到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或现实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相结轨。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开始。在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包括:立题意义、文献综述、初步研究计划及目标、主要理论(技术)难题及拟解决方案。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书写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报告的编写格式》的标准。

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环节按《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研究生管理工作手册》中的有关规定办理。

七、实践环节

研究生参加不少于120小时的实践环节的训练,其目的是使研究生对今后的工作有一个直接的初步锻炼。实践环节分教学实践、生产实践和社会调查三项。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可根据研究生的实践情况,确定从事其中的一项或二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具体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安排检查和指导,并对研究生的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合格者给予相应的学分(一般以60小时为1学分,最高记2学分)。实践环节学分不计入课程总学分。

八、学术活动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应举行一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还应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包括参加各种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原则上应在在国内或者国际学术会议上做一次不少于10分钟的学术报告。

附件: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经济管理学院

学科专业

工商管理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s999023

研究生英语精读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根据成绩选择2

s999024

英语视听说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6

英语文献阅读与翻译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7

英语口语与演讲技巧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8

英语口译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9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5

学术论文写作

32

0

2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30

研究生综合英语

64

4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2

面授讲课

考试


B

s011013

管理学前沿

32

2

1

面授讲课

笔试

不少

13

学分

s011052

中级经济学

48

3

1

面授讲课

笔试

s011053

中级统计学

48

3

1

面授讲课

笔试

s011054

中级计量经济学

48

3

2

面授讲课

笔试

s011018

组织行为学

32

2

1

面授讲课

笔试

C

s011055

学术前沿讲座

16

1

1-4

讲座旁听

其他

限选

6学分

s011056

专业文献阅读

16

1

1

综述撰写

其他

s011027

博弈论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11064

研究方法论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D

s007126

数学建模培训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8

s011021

工商管理”专业外语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11057

管理思想史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11058

技术创新管理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11059

会计与财务管理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11060

营销管理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11034

人力资源管理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11043

投资与风险管理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11028

应急管理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11030

现代公司财务报告分析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11066

社会网络分析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备注: 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专业选修课

说明:课程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2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低于20学分。


科学技术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0712 一级学科名称:科学技术史


一、培养目标

科学技术史学科旨在通过规范的学术训练,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科研和应用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具体目标包括:

(一)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文史哲素养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身心健康。

(二)具有较扎实的科学技术史理论基础,全面系统地掌握该学科的知识体系,兼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

(三)掌握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具有较强的文献资料运用能力和社会调查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和一门专业外语。

(四)熟悉本领域的最新学术进展,具有在本领域和相近领域追踪新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具备在科学技术史、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传播(科学普及)、科学教育、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从事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学制、学习年限和学分要求

(一)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提前毕业时间一般为半年或一年。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

(三)学分要求:学位课学分不少于21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5学分。

三、研究方向

(一)气象科技史

综合运用气象学、科技考古、生态学等学科方法和理论,主要开展以下领域的科学研究:(1)气象科学活动和技术的起源、演变及其发展规律,包括气象仪器、气象台站、气象观测、气象教育以及气象政策等;(2)历史时期气候变迁、重大气象灾害的时空重建及其社会影响传递过程研究;(3)古代气候环境对聚落选址、食物结构、经济形态、文化发展、人类迁移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气候变迁的作用等。

(二)技术史与传统工艺

除一般技术史研究外,引入人类学方法加强传统工艺研究,重点关注以下领域:(1)重点开展造纸、印刷领域工艺原理分析与文物实验检测方面的研究,力争在古代造纸技术发明、源流、成就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2)全面研究我国传统金属工艺的发展程度,揭示中国古代在金属领域发明创造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3)开展江苏省传统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实验分析以及价值提升、工艺传承保护等方面的研究,为江苏省非遗工作提供学理支撑。

(三)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考古出土的遗物进行研究,为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重点关注:(1)早期宁镇地区的铜矿开采和冶炼技术以及明清江南制铁技术演变;(2)江苏省金属和有机质文物的病害机理、制作工艺、保护材料研究;(3)江苏省文物科技信息及其历史、文化内涵研究。

(四)中外科技交流史

在“一带一路”战略引领下,开展中外科技与文化交流、科技典籍与科技信息传播等方向的研究,重点关注:(1)日本近现代科技通史研究,掌握日本传统社会和精英群体对西方科技及其文化吸收和转化的基本规律;(2)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科技交流史研究,力争在金属与铜鼓文化交流、陶瓷与玻璃、香料贸易、郑和宝船制造与航海技术、棉纺与丝绸织造、造纸与印刷、中医与民族医药以及宗教艺术交流史方面取得突破。

(五)科学技术与社会

以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历史互动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研究领域包括:(1)气象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如气象与政治、气象与军事、气象与农业等;(2)系统总结气象科技传播的历史进程、演变趋势和经验教训;(3)深入发掘和总结中国传统生态文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并以此为核心构建当代中国气候生态文化体系;(4)探讨如何加强我国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能力建设,提高公众对科学的认识并促进科学教育向深层次发展。

四、培养要求

(一)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和学院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科学技术普及方向研究生采用“双导师制”,理论导师由专任教师担任,实践导师由联合培养单位指派。

(二)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主要包括课程学习、学术交流、学术成果和实践四个环节的详细目标计划。个人培养计划经导师签字确认后,在入学两个月内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

(三)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四)科研能力培养以研究生自学为主,指导教师应积极引导,着力培养研究生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研究生的科研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研究生双方的积极性和互动性,师生合作,教学相长。

(五)研究生要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6次以上课程学习以外的专题学术讲座,并将有关书面记录或撰写的心得体会提交导师签字确认,在第四学期结束前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

(六)研究生的课程外考核分第一学年年度考核、中期考核和毕业考核。第一学年年度考核一般在入学后第三学期初进行,重点考核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和课程学习情况,评选品学兼优研究生;中期考核一般在入学后第三学期进行;毕业考核在毕业前进行,由研究生导师、学科点、学院共同对研究生在校的思想、学习、科研等情况做出综合评价,评选优秀毕业生。未通过考核者参照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硕士研究生相关规定执行。

五、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选题既要考虑到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也要力求和学科点相关基金项目接轨。

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开始。在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包括:选题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进度、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等。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书写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报告的编写格式》的标准。

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环节按《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研究生管理工作手册》中的有关规定办理。

六、学术论文

研究生必须以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为第一单位发表1篇(含)以上科技史类学术论文才能申请硕士学位。学术论文发表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北大核心或以上级别(CSSCISCISSCI)期刊论文1篇;(2)研究生导师为第一作者发表北大核心期刊论文,研究生为第二作者的;(3)研究生导师为第一作者发表CSSCISCISSCI期刊论文,研究生为第二、三作者的(每篇论文只计算一名研究生)。

、实践环节

研究生参加不少于120小时的实践环节的训练,其目的是使研究生对今后的工作有一个直接的初步锻炼。实践环节分教学实践、生产实践和社会调查三项。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选择其中的一项或二项予以实施。实践环节须在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并提交一篇质量较高的实践报告(或论文),经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实践环节学分不计入课程总学分。

、学术报告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举行一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学科点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

、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包括课程学习、论文准备、科研和社会实践,特别在论文工作中,要注意培养研究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研究生不但要继承老一辈专家学者扎扎实实做学问的作风,更要学习他们实实在在做人的品德。

、课程设置、应修学分与考核方式

研究生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每名同学至少须修满35个学分。实践分数不计入,但须合格。具体见附表。

附件:科学技术史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语言文化学院

学科专业

科学技术史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

方式

备注

A

s999023

研究生英语精读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根据

成绩

选择

2

s999024

英语视听说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6

英语文献阅读与翻译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7

英语口语与演讲技巧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8

英语口译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9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

32

0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25

学术论文写作

32

0

2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30

研究生综合英语

64

4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2

自然辩证法

18

1

2

面授讲课

考试

B

s010001

科学技术史概论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14

s010044

中国通史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10045

气象科学概论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s010046

科技史研究方法

48

3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10047

历史文献学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s010064

科学编史学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C

s010048

科技史原著导读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6

s010049

科学技术哲学概论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10016

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

16

1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10017

科技史专题讲座

16

1

1

面授讲课

考查

D

s010050

气象科技史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8

s010051

气象文化概论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10052

气象灾害及其防控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10053

中外科技与文化交流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10043

科技翻译简史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10055

西方文化简史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10056

科技考古学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10057

传统工艺保护与传承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10059

博物馆教育与服务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10060

科学思想史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10061

科技政策与科技发展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10062

科学技术与社会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10063

中国科学技术史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10065

科学史通识教育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10066

新媒体与科学传播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备注:A基础课(7学分) B专业课(14学分) C限选课(6学分) D选修课(8学分)

说明:课程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5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低于20学分。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专业学位   专业领域代码:085208

专业领域名称:电子与通信工程


一、专业领域简介

本领域工程硕士授权点于2009年获教育部批准,201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该工程硕士领域依托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传感网与现代气象装备和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信息与通信工程、江苏省气象传感网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气象探测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工程中心共建“毫米波气象雷达系统重点实验室”等重要学科平台和科研机构,以及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雷达与卫星导航、电磁探测与防护、信号处理、信号检测与仪器仪表、通信与信息处理、传感器技术及应用等创新团队,培养工程领域高层次工程创新人才。学科现有教职工90人,其中专任教师68人,教授10人,副教授28人;包括国家千人1人、江苏省“双创人才”2人等高层次人才。近年来,学院积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包括国家“863”项目、科技部气象行业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重点课题等多项,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励多项。学院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200余篇,申请各类专利400多项,其中100余项获得授权。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朝气蓬勃的教学科研优秀教师队伍。

二、培养目标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工程领域培养目标为:

 1、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工程硕土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4、具有健康的体格。



三、研究方向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是构建现代信息社会基础的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涉及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以及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五个二级学科。本培养点主要研究方向有:

  1.电子与通信技术

  2.雷达与卫星导航系统

  3.仪器仪表技术

  4.微电子技术

  5.光电信号处理

   6.电磁探测与防护

四、培养年限

一般为3年,具体按《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分类别)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学位办〔200923号)文件要求确定。

五、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见附表一)

学分要求:学位课学分不少于20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六、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论文形式

1)工程设计;

2)研究论文。

 3、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工作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关键性工程技术问题上有创新,或设计的新工艺、新产品有先进性和实用性,或研制出的成果(技术)有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申请工程硕士学位必须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完成规定最低学分,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5、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至少聘请两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进行论文评阅。评阅人对论文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是否达到培养目标要求等方面写出评语,并对论文是否可以进行答辩提出明确意见,同时作者本人应填写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书。

 6、在收到至少两名论文评阅人同意进行论文答辩的评阅意见后,方可组织对工程硕士论文的正式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5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如果答辩委员会由3人组成,则不包含导师)。答辩委员会应对答辩人进行严格的考查,并对学位论文的水平、价值作出评价,判明成绩,写出评语,提交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确定是否授予学位。学位论文答辩不通过者,按学校学位授予细则有关规定处理。

 7、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均需有来自工矿企业或工程建设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8、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七、文献阅读

在论文选题及研究方向范围内至少阅读文献20篇,其中外文文献10篇,完成一篇综述。

八、论文撰写

除符合学校规定外,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的专业研究论文或工程设计论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论述严谨、计算正确、数据可靠,且层次分明、文笔简洁、流畅、图标清晰。学位论文的字数,一般不能少于2万字。

九、论文学术水平

学位论文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有一定工程价值,对国民经济发展有一定意义的课题。围绕论文开展科研工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

十、成果考核要求

为保证我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学生在学期间科研创新能力需以“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为第一署名单位达到以下要求之一方可申请答辩:

 1、以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为第一单位,完成(本人排名第一,或排名前三且导师排名第一)市厅级以上(含)科研项目。

 2、以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为第一单位,获得((本人排名第一,或排名前三且导师排名第一)市厅级以上(含)科技成果(获奖或鉴定)。

 3、申请发明专利(公开),或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之一。(排名第一,或排名前三且导师排名第一)。

 4、在北大中文核心及以上学术刊物上,以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为第一单位,研究生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至少发表一篇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


附件: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科专业

电子与通信工程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学时

学分

授课方式

考试方式

A

s0008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

36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08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2

18

1

面授讲课

考试

z010003

英语读写译(上)

1

32

2

面授讲课

考试

z010004

英语读写译(下)

2

32

2

面授讲课

考试



 B



基础理论课程

z005017

随机过程

1

48

3

面授讲课

考试

z005052

泛函分析

1

32

2

面授讲课

考试

专业技术课程

z005066

电子系统工程设计

1

48

3

面授讲课

考试

z005067

信息系统工程设计

1

48

3

面授讲课

考试

实践教学系列课程

z005068

电子信息企业实践

1

32

2

面授讲课

考试

z005057

现代项目管理概论

1

16

1

面授讲课

考试

C

z005058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外语

2

32

2

面授讲课

考查

D

z005069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2

32

2

面授讲课

考查

z005070

移动通信和无线网络安全

2

32

2

面授讲课

考查

z005060

通信信号分析与实践

2

32

2

面授讲课

考查

z005071

数字通信原理与系统

2

32

2

面授讲课

考查

z005072

射频工程基础

2

32

2

面授讲课

考查

z005043

传感器设计技术

2

32

2

面授讲课

考查

z005048

雷达系统

2

3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7126

数学建模培训

2

32

2

面授讲课

考查

z005073

电子设计大赛培训

2

32

2

面授讲课

考查

备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电子与通信工程在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专业学位  学科代码:085208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类


一、培养目标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系统的 电子与通信工程方面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阅读本学科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写、译能力。

身心健康,毕业后能独立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二、学制、学习年限和学分要求

 1.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2.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经费由导师的课题承担。

 3.学分要求:学位课学分不少于20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三、研究方向(学位点所在学院设置)

 1、电子与通信技术

 2、雷达系统

 3、仪器仪表技术

 4、微电子技术       

 5、光电信号处理

四、培养要求

 1.硕士研究生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具体情况于入学五周内在导师指导下订出课程学习计划。

 2.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3.在第四学期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前,将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业务能力进行全面的中期考核。考核合格方能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时间在第四学期初完成。考核优秀者可以被推荐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未通过考核者参照《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4.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5.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和学院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6.研究生要以自学为主,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研究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师生合作、教学相长。

 7.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研究生应认真参加政治理论课和时事政策的学习,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

五、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学位论文选题须属于本学科领域,符合分类培养特点。理论研究型论文要在相关研究领域有所创新或新见解,论文要有一定的理论分析并进行实验左证;应用研究型研究生选题要强调应用背景,结合实际应用项目选题。

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开始。在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包括:立题意义、文献综述、初步研究计划及目标、主要理论(技术)难题及拟解决方案。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好研究课题。选题一方面要考虑到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或现实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相结轨。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从提交合格的开题报告日期起到论文答辩,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得少于一年。论文书写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报告的编写格式》的标准。

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环节按《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研究生管理工作手册》中的有关规定办理。

六、实践环节

为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各学科应根据学科特点在培养方案中对实践环节做出明确的规定。包括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及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等。每位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至少进行二项实践环节。应用研究型研究生须进行生产实践或社会调查。要制定本学科具体的实践管理与考核规定(实践要由学院统一安排)。

七、学术报告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举行一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2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

八、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包括课程学习、论文准备、科研和社会实践,特别在论文工作中,要注意培养研究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研究生不但要学习老一辈专家学者扎扎实实做学问的作风,更要学习他们实实在在做人的品德。

九、课程设置(见附件)

附件:电子与通信工程在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科专业

电子与通信工程(在职)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GS010001

工程硕士实用英语—视听说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GS010002

工程硕士实用英语—读写译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2

面授讲课

考试


B

GS005013

工程数学(数值分析,数理统计)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13

GS005001

电磁兼容与雷电技术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GS005014

数字通信理论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GS005015

现代信号处理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GS005011

专业英语

20

1

2

面授讲课

考试

GS005016

模式识别原理与应用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C

GS005005

DSP处理器及应用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8

GS005006

光波电子学原理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GS005007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GS005008

传感器技术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GS005009

雷达系统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GS005010

软件工程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D

GS005017

工程领域学科前沿讲座

20

2


其他

考查


GS005018

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20

2




GS005019

论文工作中期报告

20

2




备注: 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专业选修课     D必修环节


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专业学位专业领域代码:085229

专业领域名称:环境工程


一、专业领域简介

环境工程专业领域依托36365线路官网环境科学与工程优势学科建设与发展,是36365线路官网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本专业领域将紧紧围绕“构建高峰平台、培育杰出人才、产出重大成果、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结合国家与江苏省对环境保护的战略需求,形成了大气环境监测与仪器研发、环境变化及其影响、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及工程、水污染控制技术及工程和环境材料开发与污染防治等五个主要研究方向。2010年获批江苏省优势学科,成为与南京大学,河海大学并列获批的首批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优势学科;建成环境科学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2011年本学科环境工程专业获批卓越工程师计划;2012年获批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获批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大气污染控制联合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环境净化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与美国耶鲁大学合作共建了在中国建立的唯一的环境领域科研合作中心“耶鲁-南信大大气环境研究中心”。经多年建设与发展,本专业领域已成为省内重要的环境保护科研平台和高级人才培养基地。

二、培养目标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工程领域培养目标为:

 1、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工程硕土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4、具有健康的体格。

三、研究方向

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36365线路官网环境工程专业特色,确定本领域的研究方向如下:

 1、大气环境监测与仪器研发

 2、环境变化及其影响

 3、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及工程

 4、水污染控制技术及工程

 5、环境材料开发与污染防治

四、培养年限

一般为3年,具体按《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分类别)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学位办〔200923号)文件要求确定。

五、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

(见附表一)

六、学位论文

(一)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论文形式: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

(三)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工作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关键性工程技术问题上有创新,或设计的新工艺、新产品有先进性和实用性,或研制出的成果(技术)有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申请工程硕士学位必须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完成规定最低学分,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五)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至少聘请两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进行论文评阅。评阅人对论文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是否达到培养目标要求等方面写出评语,并对论文是否可以进行答辩提出明确意见,同时作者本人应填写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书。

(六)在收到至少两名论文评阅人同意进行论文答辩的评阅意见后,方可组织对工程硕士论文的正式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5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如果答辩委员会由3人组成,则不包含导师)。答辩委员会应对答辩人进行严格的考查,并对学位论文的水平、价值作出评价,判明成绩,写出评语,提交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确定是否授予学位。学位论文答辩不通过者,按学校学位授予细则有关规定处理。

(七)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七、文献阅读

文献阅读在论文选题及研究方向范围内至少阅读文献20篇,其中外文文献10篇以上,完成一篇综述。

八、论文撰写

论文撰写除符合学校规定外,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论述严谨、计算正确、数据可靠,且层次分明、文笔简洁、流畅、图标清晰。学位论文的字数一般不能少于2万字。

九、论文学术水平

学位论文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有一定学术价值,对国民经济发展有一定意义的课题。围绕论文开展科研工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

十、成果考核要求

为保证我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学生在学期间科研创新能力需以“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为第一署名单位达到以下要求之一方可申请答辩:

 1、以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为第一单位,完成(本人排名第一,或排名前三且导师排名第一)市厅级以上(含)科研项目。

 2、以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为第一单位,获得((本人排名第一,或排名前三且导师排名第一)市厅级以上(含)科技成果(获奖或鉴定)。

 3、申请发明专利(公开),或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之一。(排名第一,或排名前三且导师排名第一)。

 4、在36365线路官网认定的中文核心及以上学术刊物上,以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为第一单位,研究生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至少发表一篇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

附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科专业

环境工程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学时

学分

授课方式

考试方式

A

s008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

36

2

面授讲课

考试

z010003

英语读写译(上)

1

32

2

面授讲课

考试

z010004

英语读写译(下)

2

32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2

18

1

面授讲课

考试



B



基础理论课程

z004047

工程数学(数值分析)

1

32

2

面授讲课

考试

z004048

环境化学

1

32

2

面授讲课

考试

专业技术课程

z004049

大气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

1

32

2

面授讲课

考试

z004050

水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

1

32

2

面授讲课

考试

z004007

现代环境分析技术

1

32

2

面授讲课

考试

实践教学系列课程

z004051

仪器分析实训

2

32

2

讲课+讨论

考查

z004052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

2

32

2

讲课+讨论

考查

z004053

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

2

32

2

讲课+讨论

考查

z004054

专利与科技论文写作

2

16

1

讲课+讨论

考查

C

z004023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

1

16

1

面授讲课

考试

D


z004015

大气气溶胶

2

32

2

面授讲课

考查

z004009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

2

32

2

面授讲课

考查

z004016

大气化学

2

32

2

面授讲课

考查

z004042

环境影响评价及案例分析

2

32

2

面授讲课

考查

z004037

环境材料学

2

32

2

面授讲课

考查

z004010

环境规划与管理

2

32

2

面授讲课

考查

z004020

环境生物技术

2

3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7126

数学建模培训

1

32

2

面授讲课

考查

E

人文和科学素养系列讲座

要求硕士生在中期考核前选听讲座至少8次,其中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法律、心理健康至少各1

1

其他

考查

参加学术活动及学术论文撰写

参加学术研讨活动至少2次并撰写学术论文1

1

其他

考查

备注: 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专业选修课   E必修环节

 1.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课程总学分最低要求为32学分,其中学位课最低要求为23学分;其它专业学位研究生总课程学分按《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分类别)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学位办〔200923号)文件要求确定。此外,还应完成必修环节2学分。

 2.要求硕士生所有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后一学年半内完成,其中学位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后一学年内完成。

 3.学位课程根据此表,非学位课程从“研究生课程目录”中选择。

环境工程在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专业学位    学科代码:085229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工程应用、按宽口径培养和多学科综合的特点,为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要求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达到:

 1.在政治思想上应较好地掌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能够应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积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在业务上要求:1)具有环境工程技术领域的坚实理论和宽广的专门知识;2)掌握解决环境工程问题的先进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3)了解环境工程领域的技术发展状况和趋势;4)具备进行环境工程领域技术开发、创新的能力;5)具备承担环境工程技术和组织施工建设的能力以及在该领域从事技术和工程管理的能力;6)具备环境工程设施运营及管理的能力;7)具备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进行环境管理的能力;8)掌握一门外语,能较熟练地阅读环境工程领域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会话和写作能力;9)具备环境工程领域求索新知识的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学制、学习年限和学分要求

1、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实行弹性学制。工程硕士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方式培养,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按照出勤率考核,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一般不少于6个月。

 2、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其中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1年。允许并鼓励工程硕士研究生从入学起就开始(或延续)与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紧密相关的工作,优秀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可以申请提前答辩,但总年限不得低于2年,其中学位论文阶段(从完成开题报告开始)不得少于10个月。

 3、学分要求:必修课学分不少于20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三、研究方向

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我们的特色,确定本领域的研究方向如下:

 1、污染控制工程

 2、气象预报技术

 3、生态环境安全工程

 4、环境遥感监测

 5、环境管理工程

四、培养方式

 1、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学位

1) 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学位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进行培养,工作与学习兼顾,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但在整个学习期间,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半年。其余课程学习或相对集中或在业余时间进行。

2)为保证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的学习和培养质量,其所在单位应保证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程学习和论文撰写或工程设计工作。

3)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内经单位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

 2、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严格遵循全国工程硕士指导委员会的要求,以在学校学习为主,专业硕士的文化理论主干课程与工学硕士相同,但增设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在实习基地企业顶岗实习6个月以上,是强化实践能力培训的重要环节。

结合双导师承担的工程背景的理论课题、工艺研究和工程项目开展论文研究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选题以解决企业遇到的专业问题或科研课题为主,强调应用性、开发性、创新性,强调论文的应用效果和应用价值。

五、课程设置

 1、工程硕士的课程教学计划应针对工程特点和企业需求按有关工程领域设置。教学内容应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反映当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其中外语课程的要求是比较熟练地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数学课程的要求是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专业课程应强调本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的学习与实践。教学计划总学分应不低于32学分。

 2、课程设置框架及必修环节:

1)公共基础课(7学分)

 ①政治理论  3学分

 ②外国语  4学分

2)专业基础课(13学分)

3)选修课程(不低于12学分)

 ①限选课  4学分

 ②专业选修课  不低于8学分

注:选修课程应注重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包括跨学科交叉型、前沿型、信息类和应用型等课程。选修课程可由各培养单位根据各自的培养方向和行业实际需要设置,学分要求不低于12个学分。

4)必修环节:

 ①开题报告

 ②论文工作中期报告

六、必修环节

工程硕士在论文研究阶段,应完成“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定期汇报与中期检查”等必修环节。

 1、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在论文阶段初期,每位学生应按要求提交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1)文献综述

工程硕士应按照本工程领域培养方案的规定,阅读一定数量与本领域相关的中外文文献,写出综述报告,由导师进行评阅。

2)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应包括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有关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课题的研究内容、拟采取的实施方案、关键技术及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安排和主要参考文献等。

开题报告的审查由学校和合作培养单位共同组织,公开进行。评审小组成员35人。

开题报告未通过者,评审小组应根据实际情况限期重新开题。

 2、定期汇报与中期检查

为加强工程硕士论文工作的管理,在论文阶段实行定期汇报和中期检查制度。

1)定期汇报

学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应至少每3个月向双方导师提交论文阶段进展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果、下一阶段的论文工作安排、论文工作的评价(包括技术难点、拟采取的措施和工作成果的评价)等。

指导教师要对汇报内容提出具体意见。

2)中期检查

在学位论文工作中期,各院(系)必须组织专家组对工程硕士的论文进展及工作态度等情况进行一次集中检查。对出现问题较多的学生,应限期改正并重新进行检查。

七、实践环节和学术报告

 1、实践环节

工程硕士研究生参加不少于120小时的实践环节的训练,其目的是使研究生对今后的工作有一个直接的锻炼。实践环节分教学实践、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三项。

实践环节可根据研究生的实践情况,确定从事其中的一项或多项,具体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负责安排、检查和指导,并对研究生的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合格者给予相应的学分,学分最高计4学分,实践环节学分不计入课程总学分。

 2、为了拓宽研究生的视野,促进研究生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和工程实践应用,研究生在学期间要参加不低于5次的学术报告会,并撰写体会。计2学分。

八、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

 1、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论文形式 :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等。

 3、 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工作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关键性工程技术问题上有创新,或设计的新工艺、新产品有先进性和实用性,或研制出的成果(技术)有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申请工程硕士学位必须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完成规定最低学分,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5、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至少聘请两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进行论文评阅。评阅人对论文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是否达到培养目标要求等方面写出评语,并对论文是否可以进行答辩提出明确意见,同时作者本人应填写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书。

 6、在收到至少两名论文评阅人同意进行论文答辩的评阅意见后,方可组织对工程硕士论文的正式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5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如果答辩委员会由3人组成,则不包含导师)。答辩委员会应对答辩人进行严格的考查,并对学位论文的水平、价值作出评价,判明成绩,写出评语,提交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确定是否授予学位。学位论文答辩不通过者,按学校学位授予细则有关规定处理。

 7、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均应有来自工矿企业或工程建设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8、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附件:环境工程在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环境科学与工程

学科专业

环境工程(在职)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GS010001

工程硕士实用英语—视听说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GS010002

工程硕士实用英语—读写译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2

面授讲课

考试


B

GS004015

工程数学(数理统计)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13

GS004016

高等环境化学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GS004002

高等环境工程原理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GS004004

空气污染控制工程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GS004006

水处理技术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GS004003

现代环境分析技术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C

GS004020

学术前沿讲座

16

1

2

面授讲课

考查

限选

4学分

GS004021

专业文献阅读

16

1

2

面授讲课

考查

GS004017

专业英语

16

1

2

面授讲课

考查

GS004019

环境科学技术研究方法

16

1

2

面授讲课

考查

D

GS004005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8

GS004008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GS004022

大气气溶胶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GS004023

大气化学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GS004011

环境气象学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GS004018

大气科学研究进展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GS004012

环境影响评价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GS004024

气象预报技术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备注: 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专业选修课


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专业学位    专业领域代码:085210

专业领域名称:控制工程


  1. 专业领域简介

本领域工程硕士授权点于2014年获教育部批准,2015年开始招生。教学科研师资优质、结构合理,现有教授21名,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江苏省特聘教授2人,江苏省双创人才4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6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人才4人。近年来,发表SCI/EI论文40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9项,实用新型120多项。目前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0余项,行业专项4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省产学研项目6项,企事业委托项目70多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10多项。与企业共建10个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4个工程技术中心、6个校企研究院和一批实践实习基地。

二、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未来气象及相关行业发展需要,适应科技进步,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本工程领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工程领域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能胜任工程项目的研究、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本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定位于培养未来优秀设计型、创新型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主要从事控制工程及相关行业产品或工程项目的研究、设计与开发,应达到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

 (1)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2)具有从事产品开发和设计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及经济管理知识;

 (3)掌握扎实的工程原理、工程技术和本领域的理论知识,了解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先进生产方式以及本领域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4)具有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工程技术创新和开发的基本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6)具有信息获取、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研究方向

本工程领域以云图像分析、大数据分析、工业生产自动化、大气探测、气象信息互联、新能源应用等为背景,领域范围包括:大数据分析技术、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气象仪器与装备的设计与开发、工业生产自动化装置与设备的设计与开发、控制工程设备及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

本培养点主要研究方向有:

  1. 大数据分析技术

  2. 检测技术与智能仪器

  3. 机器人智能控制

  4. 电力系统分析与集成

四、培养年限

一般为3年,具体按《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分类别)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学位办〔200923号)文件要求确定。

五、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见附表)

学分要求:学位课学分不少于20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1、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亦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或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论文形式

1)工程设计;

2)研究论文。

 3、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工作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关键性工程技术问题上有创新,或设计的新工艺、新产品有先进性和实用性,或研制出的成果(技术)有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申请工程硕士学位必须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完成规定最低学分,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5、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至少聘请两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进行论文评阅。评阅人对论文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是否达到培养目标要求等方面写出评语,并对论文是否可以进行答辩提出明确意见,同时作者本人应填写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书。

 6、在收到至少两名论文评阅人同意进行论文答辩的评阅意见后,方可组织对工程硕士论文的正式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5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如果答辩委员会由3人组成,则不包含导师)。答辩委员会应对答辩人进行严格的考查,并对学位论文的水平、价值作出评价,判明成绩,写出评语,提交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确定是否授予学位。学位论文答辩不通过者,按学校学位授予细则有关规定处理。

 7、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均需有来自校外相关行业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8、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七、文献阅读

在论文选题及研究方向范围内至少阅读文献20篇,其中外文文献10篇,完成一篇综述。

八、论文撰写

除符合学校规定外,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的专业研究论文或工程设计论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论述严谨、计算正确、数据可靠,且层次分明、文笔简洁、流畅、图标清晰。学位论文的字数一般不少于2万字。

九、论文学术水平

学位论文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有一定工程价值,对国民经济发展有一定意义的课题。围绕论文开展科研工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

十、成果考核要求

为保证我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学生在学期间科研创新能力需以“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为第一署名单位达到以下要求之一方可申请答辩:

 1、以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为第一单位,完成(本人排名第一,或排名前三且导师排名第一)市厅级以上(含)科研项目。(须有项目验收报告)

 2、以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为第一单位,获得((本人排名第一,或排名前三且导师排名第一)市厅级以上(含)科技成果(获奖或鉴定)。

 3、申请发明专利(公开),或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排名第一,或排名前三且导师排名第一)。

 4、在北大中文核心及以上学术刊物上,以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为第一单位,研究生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至少发表一篇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

附件: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信息与控制学院

学科专业

控制工程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s0008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08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2

面授讲课

考试


z010003

英语读写译(上)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z010004

英语读写译(下)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B

基础理论课程

z006001

工程矩阵理论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至少选1

z006002

数值分析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专业技术课程

z006003

现代信号处理(II

32

2

2

面授讲课、实验

考试

至少选2

z006004

智能化测控系统

32

2

1

面授讲课、实验

考试

z006005

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II

32

2

2

面授讲课、实验

考试

z006006

非线性系统理论II

40

2

2

面授讲课、实验

考试

实践教学系列课程

z006007

FPGA/CPLD设计

32

2

2

面授讲课、实训

考查

至少选3


z006008

工业检测技术

32

2

1

面授讲课、实训

考查

z006009

嵌入式系统设计(II

32

2

2

面授讲课、实训

考查

z006010

组态控制技术

32

2

2

面授讲课、实训

考查

z006011

机器学习(II

32

2

1

面授讲课、实训

考试

z006012

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II

32

2

2

面授讲课、实训

考试

C

z006013

职业素质教育

16

1

2

面授讲课

笔试


z006014

专业实践(实习)

16

1

3

企业导师安排

考查

z006015

气象能源资源评估与应用

16

1

2

面授讲课、研讨

考查

z006016

控制工程系列讲座

16

1

1-4

讲座

报告

D

z006017

现代变频调速技术

32

2

2

面授讲课、实验

考查


z006018

自适应控制理论及应用

32

2

2

面授讲课、研讨

考查

z006019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II

32

2

1

面授讲课、研讨

考查

z006020

智能仪器仪表

32

2

2

面授讲课、研讨

考查

z006021

先进过程控制

32

2

2

面授讲课、研讨

考查

z006022

运动控制系统

32

2

2

面授讲课、研讨

考查

z006023

故障诊断

32

2

2

面授讲课、研讨

考查

备注: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专业学位  专业领域代码:125300

专业领域名称:会计硕士

  1. 专业领域简介

会计专业领域依托36365线路官网大气科学与环境科学优势学科,依据会计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结合社会需求,体现“规范+特色”,形成CFOCPA、公共财务与政府会计等三个主要方向。2007年会计学专业成功申获国家级财务会计人才培养实验区,2007年以会计学、财务管理为主的工商管理学科成功申获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2008年会计学专业成功申获江苏省级特色专业,2009年财务管理专业成功申获校级特色专业,2012年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成功申获江苏省工商管理类重点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2010年建成江苏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中心,2012年建立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富华会计审计发展研究院,2013年申获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经多年建设与发展,本专业领域已成为省内独具特色的会计专门人才培养基地。

二、培养目标

立足气象行业,面向大中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和行政事业单位,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及技能,兼具气象行业基本知识,具有较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应对多变商业环境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会计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为: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2.掌握宽广的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和现代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及其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具有应对多变商业环境的学习能力和战略意识,敏捷的分析决策能力,较强的创新精神,具有会计管理工作的领导潜质。

 3.熟练掌握和运用一门外国语,了解气象行业基本知识。  

 4.具有健康的体格。

三、研究方向

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36365线路官网会计专业特色,确定本领域的研究方向如下:

1CFO方向,主要学科领域为财务管理,以培养财务总监和首席财务官为目标;

2CPA方向,主要学科领域为会计和审计方向,以培养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和高级管理人才为目标;

3)公共财务与政府会计方向,主要学科领域为政府及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及财务管理,以培养包括气象系统在内的行政事业单位及非营利组织的总会计师及高级财务人才为目标。

四、培养年限

学制2年,采用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42学分。

五、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

(见附表一)

六、社会实践活动

在学习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习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应提交实践计划,撰写实践总结报告,通过后获得相应的学分,以此作为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

具有三年以上财务、会计、审计相关专业工作经验的学生,可以通过提交专业实务工作总结等方式,获得相应学分。

七、案例研究与开发活动

在学习期间必须参与案例研究与开发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独立或协助指导老师通过实地调研形成教学案例、参与企业管理咨询活动并形成管理咨询报告、参加学生案例大赛、发表案例研究方面的学术成果。案例研究与开发活动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参与的案例开发工作情况或科研成果评定成绩,学生取得相应的学分。

八、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要体现专业学位特点,突出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学位论文应体现学生已系统掌握会计理论、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具备综合运用会计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方法,分析和解决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性和实用价值。

论文类型一般应采用案例分析、调研(调查)报告、专题研究、组织(管理)诊断等。鼓励学位论文选题与实习实践、案例开发内容相关。学位论文的篇幅一般不少于2万字。

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通过是否存在学术不端问题审查并出具书面结论,论文的总文字复制比应低于20%

完成课程学习,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秋季入学学员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附件: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经济管理学院

学科专业

会计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学时

学分

授课方式

考试方式

A

7学分

s008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

36

2

面授讲课

考试

z010003

英语读写译(上)

1

32

2

面授讲课

考试

z010004

英语读写译(下)

1

32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18

1

面授讲课

考试



B

22学分


基础理论课程

z011001

管理经济学

1

48

3

面授讲课

考试








专业技术课程

z011002

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

1

48

3

讲课+案例讨论

考试

z011003

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

1

48

3

讲课+案例讨论

考试

z011004

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

1

48

3

讲课+案例讨论

考试

z011005

审计理论与实务

1

48

3

讲课+案例讨论

考试

实践教学课程

z011017

案例研究与开发活动

3

32

2

调研、案例开发

考查

z011018

专业实习实践

2

不少于6个月

5

校外实习

其他

C

选修9学分

z011006

中国税制

3

32

2

讲课+案例讨论

考查

z011007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1

32

2

讲课+案例讨论

考查

z011008

管理学研究方法

3

32

2

面授讲课

考查

z011009

财务报告分析

3

32

2

讲课+案例讨论

考查

z011010

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

3

16

1

讲课+案例讨论

考查

D

选修4学分

z011011

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

3

32

2

讲课+案例讨论

考查

z011012

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

3

32

2

讲课+案例讨论

考查

z011013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3

32

2

讲课+案例讨论

考查

z011014

资产评估理论与实务

3

32

2

讲课+案例讨论

考查

z011015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3

32

2

讲课+案例讨论

考查

z011016

公共气象导论

3

32

2

面授讲课

考查

E

z011019

专家讲座

1-3

选听讲座至少6

0

其他

考查


会计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4学期




备注: 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专业选修课   E必修环节

说明:课程总学分要求不低于42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低于24学分。

翻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MTI)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专业学位  专业领域代码:055100

专业领域名称:鄱译硕士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和文化建设需要、双语语言技能扎实、熟练掌握翻译技巧、具有实践创新能力、专业经验丰富、能胜任科技、经贸、商务、外事等领域翻译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笔译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够:

 1、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科技和商务翻译、接待和宣传工作。

 2、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资料翻译、教学和科研工作。

 3、在出版机构从事翻译、编译和编辑等方面的工作。

二、学制、学习年限和学分要求

 1、标准学制为2年。

 2、弹性学制,但最多不超过4年。

 3、学分要求:总学分不少于39学分

三、研究方向

 1、英汉笔译(互译)

 2、日汉笔译(互译)

四、培养方式

 1、实行学分制。学生必须通过规定课程的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方能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可按学位申请程序申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2、采用研讨式、现场模拟式教学。笔译课程采用项目翻译的方式授课,即教学单位承接各类文体的翻译任务,学生课后翻译,教师课堂讲评,加强翻译技能的训练。专业基础课与专业选修课中的口译课程运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如同声传译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等设备开展,聘请有实践经验的职业译员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

 3、重视实践环节,依托实践教学基地,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翻译实践贯穿教学全过程,要求学生至少有15万字以上的笔译实践。

 4、实行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聘请企事业单位的资深译员担任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合作,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

五、课程设置

总学分不少于39学分,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课程详见附表)

六、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是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必要环节,时间应不少于一学期。学校负责组织学生到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实习,确保学生获得规范、有效的培训和实践,提高翻译技能和职业操守。实习结束后,学生须将实习单位出具的实习鉴定交给学校,作为完成实习的证明。实习不得用课程学分替代。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写作时间为一个学期。学位论文可以采用以下形式:

 1、翻译实习报告: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口笔译实习,并就实习的过程写出不少于15000词的实习报告;

 2、翻译实践报告: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中文或外文的文本进行原创性翻译,字数不少于10000字,并就翻译过程写出不少于5000词的实践报告;

 3、翻译实验报告: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就口译或笔译的某个环节展开实验,并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写出不少于15000词的实验报告;

 4、翻译研究论文: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就翻译的某个问题进行研究,写出不少于15000词的研究论文。

无论采用上述任何形式,学位论文都须用外语撰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行文格式符合学术规范。

学位论文采用匿名评审,论文评阅人中至少有一位是校外专家。学位论文须经至少2位论文评阅人评审通过后方能进入答辩程序。答辩委员会至少由3人组成,其中必须有一位具有丰富的笔译或口译实践经验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

八、学位授予

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修满39学分;按规定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授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附件:翻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语言文化学院

学科专业

翻译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z010005

科技哲学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z010006

中国语言文化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8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B

专业

基础课

z010007

翻译概论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z010008

计算机辅助翻译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z010009

英汉笔译理论与实践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英汉笔译

z010038

英汉口译理论与实践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z010011

英汉科技翻译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z010039

英汉文学翻译

48

3

2

面授讲课

考试

z010013

日汉基础笔译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日汉笔译

z010040

日汉基础口译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z010015

日汉科技翻译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z010041

日汉文学翻译

48

3

2

面授讲课

考试

C

z010017

英汉气象科技笔译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英汉笔译

专业选修课必须修满14学分

z010018

英汉环境工程技术翻译译翻译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z010042

英汉气象文献阅读与翻译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z010020

英汉科技术语翻译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z010021

英汉笔译工作坊


32

2

1

讲课+讨论

考查

z010022

英汉交替传译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z010023

英汉同声传译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z010024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z010025

日汉气象科技笔译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日汉笔译

z010026

日汉气象科技口译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z010027

日汉环境工程笔译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z010028

日本社会文化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z010029

日汉笔译工作坊


32

2

2

讲课+讨论

考查

z010030

日汉交替传译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z010031

日汉同声传译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z010032

日汉时政笔译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z010033

翻译项目管理

32

2

2

讲座

考查


z010034

中外翻译简史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D

z010035

论文研讨与写作

32

2

2

讲课+讨论

考查


z010036

学术前沿讲座

16

1

2

讲座

考查

z010037

翻译实践

60

2

1,2

具体翻译实务

考查

备注:


  1.  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必修课;  C专业选修课;  D必修环节

  2. 课程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9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为6学分;专业必修课为14学分;专业选修课必须修满14学分,必修环节为5学分,实习时间不得少于一学期)


艺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MFA)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专业学位  专业领域代码:135100

专业领域名称:艺术硕士


一、培养目标及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系统专业知识和高水平创作技能的高层次、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促进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高水平的艺术创作能力和较强的艺术理解力与表现力。

 3.能够运用一门外语,在本专业领域进行对外交流。

二、专业及研究方向

广播电视专业研究方向:动画艺术、数字媒体艺术、影视编导

美术专业研究方向:中国画、雕塑

电影专业研究方向:播音主持

三、学习年限与学习方式

(一)学习年限:3年;

(二)学习方式:三年脱产

四、课程设置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分为公共课(教育部规定的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专业主科与专业相关课程)和选修课。公共课应着重于提高研究生的总体素质,拓展审美视野;专业必修课应着重于提高研究生专业技能水平,加深、拓宽研究生的专业知识,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艺术修养,增强理解作品的能力以及在作品创意表达和风格呈现方面的综合能力。选修课分专业选修课和一般选修课。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与实践环节总学分应不少于50学分,其中实践类课程与环节应占60%以上。具体课程学分设置如下:

公共课不少于8学分;

专业必修课程与专业实践环节不少于36学分;

选修课程不少于6学分;

课程学分计算方式:大于等于16课时为1学分。

、培养方式

(一)采取导师负责制或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二)与艺术实践紧密结合,聘请高水平的艺术家配合指导实践类课程,加强创作、表演能力的培养。

、毕业作品与学位论文

专业学位申请者,在修学规定课程和获得规定学分的同时,须完成专业能力展示和学位论文(实践报告)答辩的毕业要求。专业能力展示和学位论文答辩共同作为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申请人专业水平的评价依据。专业能力展示体现申请人的专业技能水平(主要方面),学位论文答辩体现申请人对应用专业技能所表现出的综合素质和理论阐述能力。专业能力展示和学位论文答辩均应公开进行,可以是专业能力展示达到合格水平后再进行论文答辩,亦可同时进行。

(一)毕业作品是专业实践能力的专门展示,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是艺术硕士的重要特点。对毕业作品展览、演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分专业另文规定。

具体要求:

动画方向:毕业展演的动画作品要求为高清以上分辨率,含音效,时长不少于180秒。

数字媒体艺术方向:毕业展示作品须为一件完整的作品,影视作品、交互作品、游戏作品或设计作品皆可,篇幅、尺寸不限,需每个学生独立完成。

中国画:毕业展示作品分为创作与习作两部分,可依据自己的研究方向(人物、山水、花鸟)选取相应的课内外习作与研究方向一致的毕业创作,一并展示。

毕业创作作品数量25幅,写意画作品宽度不小于180cm,工笔画作品宽度不小于150cm

习作数量15幅,尺寸不小于68cm×68cm34cm×133cm

在选取25幅创作和15幅习作中,要能体现出相应专业研究方向要求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评判原则按照专业技能要求,以传统为本,兼容并蓄,并具有开拓与创新意识。

雕塑方向:毕业作品不少于3件,高度在80cm-150cm之间。毕业创作作品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化指向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并在国内雕塑创作领域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前沿性和创造性。

影视编导方向:毕业展演作品要求为:故事原创,独立写作,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改编,文字篇幅不低于30000字。剧本前须附有人物表及800字以内的故事梗概。

播音主持方向:毕业作品一般在30分钟以上,语言表达部分应为作品的主干或主线(不包括同期声及其它参与节目人员的有声语言)

(二)学位论文(实践报告)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具体形式可以是:针对自己毕业作品的创作思考和理论阐释、实践报告、案例技术与风格解析等,也可以是本专业领域相关理论问题的研究,行文应做到概念清楚、层次分明、文字简练、图表精确,符合学术范规,正文字数符合规定要求,杜绝一切不端学术行为。

 1.影视编导、播音主持、数字媒体艺术、动画艺术专业的论文(实践报告)字数不少于0.8万。中国画、雕塑专业的论文(实践报告)字数要求不少于0.5万。

  2.硕士研究生和导师应签署《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书》。

(三)由相关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毕业考核委员会,考核专业能力展示和学位论文(实践报告)答辩是否达到合格水平。毕业考核委员会一般由3-5人组成。

、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并修满规定学分、达到毕业作品规定要求、通过论文答辩者,授予艺术硕士专业学位。


附件:艺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传媒与艺术学院

学科专业

艺术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z010003

英语读写译(上)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8
学分

z010004

英语读写译(下)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z013001

艺术原理

32

2

1

面授讲课

课程论文

s008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B

z013007

动画艺术专题研究

96

6

1-6

讲授与实践

综合考核

动画

z013047

动画图式化设计

64

4

2

讲授与实践

综合考核

z013009

创新思维理论与应用

32

2

1

讲授与研讨

综合考核

z013010

动画项目策划与管理

32

2

3

讲授与实践

综合考核

z013011

动画短片创作

32

2

4

讲授与实践

综合考核

z013012

插图理论与实践

32

2

1

讲授与实践

综合考核

z013002

数字媒体艺术专题研究

96

6

1-4

讲授与实践

综合考核

数字媒体艺术

z013003

互动艺术与技术

32

2

1

讲授与实践

综合考核

z013005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32

2

1

讲授与实践

综合考核

z013048

数字媒体作品赏析

32

2

1

讲授与研讨

课程论文

z013049

数字媒体项目策划与管理

32

2

2

讲授与实践

综合考核

z013004

数字媒体项目实践

64

4

2

讲授与实践

综合考核

z013013

中国画创作专题研究

96

6

1-6

讲授与实践

综合考核

中国画

z013016

中国画经典作品临摹分析

48

3

1

讲授与实践

综合考核

z013015

中国画技法理论研究

48

3

1

讲授与实践

综合考核

z013014

中国画写生风格研究

64

4

1-4

讲授与实践

综合考核

z013017

雕塑创作专题

96

6

1-6

讲授与实践

综合考核

雕塑

z013018

雕塑写生

64

4

1-2

讲授与实践

综合考核

z013050

雕塑材料与技法专题

48

3

3-4

讲授与实践

综合考核

z013020

雕塑经典作品临摹分析

48

3

3-4

讲授与实践

综合考核

z013051

影视编导创作专题

96

6

1-4

讲授与实践

综合考核

影视编导

z013052

媒介与社会

64

4

2

讲授与研讨

课程论文

z013053

纪录片创作

32

2

3

讲授与实践

综合考核

z013054

影视制作技术

32

2

3

讲授与实践

综合考核

z013055

影像实践

32

2

4

讲授与实践

综合考核

z013056

播音主持专题

96

6

1-6

讲授与研讨

综合考核

播音主持

z013057

节目主持艺术研究

32

2

1

讲授与实践

课程论文

z013058

广播电视节目形态

32

2

1

讲授与实践

课程论文

z013059

文艺作品演播

64

4

2-3

讲授与实践

综合考核

z013060

播音主持实务

64

4

2-3

讲授与实践

综合考核

z0130615

开放课程

64

4

1-4

讲授与实践

综合考核

公选

C

z013045

学术前沿讲座

16

1

1-4

其他

课程论文

限选课2

学分

z013046

论文写作

16

1

1-4

面授讲课

课程论文

D

z013062

影视美学

32

2

1-4

讲授与研讨

综合考核

专业选修课不少于

4

学分

z013063

多媒体技术

32

2

1-4

讲授与实践

综合考核

z013064

中外优秀动画作品分析

32

2

1-4

讲授与研讨

课程论文

z013065

数字特效艺术

32

2

1-4

讲授与实践

综合考核

z013066

虚拟现实与数字娱乐

32

2

1-4

讲授与实践

综合考核

z013067

数字媒体产品包装与推广

32

2

1-4

讲授与实践

综合考核

z013068

创意影像艺术

32

2

1-4

讲授与实践

综合考核

z013069

中西方画论

32

2

1-4

面授讲课

课程论文

z013070

中外雕塑史

32

2

1-4

讲授与研讨

课程论文

z013071

影视精品赏析

32

2

1-4

讲授与研讨

课程论文

z013072

微电影理论与创作

32

2

1-4

讲授与实践

综合考核

z013073

影视节目制作与管理

32

2

1-4

讲授与研讨

综合考核

z013074

朗诵与演讲

32

2

1-4

讲授与实践

综合考核

z013075

广播电视文稿创作

32

2

1-4

讲授与实践

综合考核

z013076

播音主持艺术精品鉴赏

32

2

1-4

讲授与研讨

课程论文

z013077

电视文化学

32

2

1-4

讲授与研讨

综合考核

z013033

当代美术批评

32

2

1-4

面授讲课

课程论文

z013034

书法临摹与创作

32

2

1-4

讲授与实践

综合考核

E

z013078

学年实践


4

1-4


综合考核

专业实践环节16

学分

z013079

社会实践


2

1-6


综合考核

z013080

学术活动


2

1-5


综合考核

z013081

教学实习


2

1-6


综合考核

z013082

毕业展演


6

6


综合考核

备注:

  1. A公共基础课B专业必修课C限选课  D专业选修课  E专业实践环节

课程总学分要求不低于50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8学分;专业必修课不低于20学分;限选课2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专业实践环节16学分)。


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专业学位  专业领域代码:125200

专业领域名称:公共管理硕士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公共管理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政治、经济、法律和现代科技等方面的综合理论知识和复合型、应用型的知识结构,了解国内外公共管理的新发展和新特点。以及掌握从事公共部门管理的现代技术、公文写作和实际管理技能,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开拓创新和依法行政能力。比较熟练的掌握和运用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写、译能力。

身心健康,毕业后能独立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二、学制、学习年限和学分要求

(一)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年。

(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5年,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

(三)学分要求:核心课不少于17学分,专业方向必修课不少于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9学分,社会实践为2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三、研究方向

(一)政府改革与治理;

(二)政府应急管理;

(三)公共气象管理;

(四)高等教育管理。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一)授课主要采取集中授课方式,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和学院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二)硕士研究生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具体情况于入学五周内在导师指导下订出课程学习计划。

(三)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半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四)在第三学期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前,将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业务能力进行全面的中期考核。考核优秀者可以被推荐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未通过考核者参照《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五)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六)研究生要以自学为主,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研究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师生合作、教学相长。

(七)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研究生应认真参加政治理论课和时事政策的学习,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

五、考核方式

考核有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 

 () 考试一般是通过笔试、口试、课程(学术)论文等形式对研究生课程学习给出评价,用百分制记分,考试成绩在60分以上者为合格,其中专业学位课成绩在75分以上为合格。 

 (考查主要是对研究生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及能力和态度等作出评价,一般是通过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包括实验、作业、课堂讨论、读书报告、小论文等来判断,采用五级计分制记分(优100-90;良89-80;中79-70;及格69-60;不及格59分以下)。

 () 硕士生学位课程考核一般为笔试或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式。非学位课程可以是考试也可以是考查。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学位论文应体现专业学位的特点,选题紧密结合公共管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特别鼓励学生选择与自己的工作岗位或工作领域相关的问题展开论文研究。学生应该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展开调查研究与分析论述,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或改进管理的措施。学位论文可以是公共管理专题研究、案例研究、调查报告、政策分析,也可以是学理研究。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经过开题、写作、答辩等环节完成。其中,论文开题时间应至少在答辩前半年进行,论文应该充分体现学生运用公共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公共管理问题的能力与技巧,正文字数应在2万字以上。论文书写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报告的编写格式》的标准。

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环节按《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研究生管理工作手册》中的有关规定办理。

七、实践环节

研究生参加不少于120小时的实践环节的训练,其目的是使研究生对今后的工作有一个直接的初步锻炼。实践环节分教学实践、生产实践和社会调查三项。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可根据研究生的实践情况,确定从事其中的一项或二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具体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安排检查和指导,并对研究生的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合格者给予相应的学分(一般以60小时为1学分,最高记2学分)。实践环节学分不计入课程总学分。

八、学术活动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应举行一次不少于1小时的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还应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包括参加各种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原则上应在在国内或者国际学术会议上做一次不少于10分钟的学术报告。

九、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包括课程学习、论文准备、科研和社会实践,特别在论文工作中,要注意培养研究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研究生不但要学习老一辈专家学者扎扎实实做学问的作风,更要学习他们实实在在做人的品德。

十、论文与答辩工作按“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附件: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名称

公共管理学院

学科专业

公共管理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s008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z012025

英语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B

z012001

公共管理学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z012002

公共政策分析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z012003

公共经济学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z012004

宪法与行政法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z012005

社会研究方法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z012006

政治学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C

z012007

非营利组织管理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z012008

公文写作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z012009

电子政务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z012010

公共气象管理基础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D

z012011

公共伦理学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z012012

西方政府改革专题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z012013

社区治理专题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z012014

风险社会与管理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z012015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z012016

气象法学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z012017

公共气象服务技术与方法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z012018

高等教育管理实务研究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z012019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治理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z012020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z012021

管理心理学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z012022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z012023

领导科学与艺术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z012024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E

z012026

社会实践

时间不少于3个月。社会实践完成后研究生在第4学期开学2周内提交5000字以上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2学分)

备注: A 公共学位核心课; B专业学位核心课; C专业方向必修课; D选修课;E 社会实践。课程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6学分。